虎阜南头曲径迤,幽人偃仰绿阴垂。
独收北海倾巢子,爱诵西台扣石诗。
地许浣花留杜甫,天教学稼老樊迟。
只怜乌鹊无归处,犹对疏星绕一枝。
【注释】
过顾云美塔影园:走过顾云美塔的倒影映照在园中的小径上。即步移居四首:《即事二首》之一。其四:第二首。虎阜:山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南头:南面的入口。曲径迤(yǐ):曲折蜿蜒。幽人:隐逸之人。偃仰(yǎn yáng):安闲自在的样子。绿阴:绿叶的树荫。北海:指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倾巢子:《史记·淮阳侯列传》载,项羽败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请项王渡江东,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汉王若复称帝,能复如何?吾不忍季竖子耳。”乃自杀。爱诵西台扣石诗:喜欢背诵曹操《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西台:指曹操建的铜雀台。扣石诗:指《观沧海》。地许浣花留杜甫:《新唐书·杜甫传》:“甫尝据陇右,为华州司功参军。岁禄千馀缗,号‘诗豪’。”杜甫晚年流寓成都,自称“杜拾遗”,因居浣花溪而称“浣花翁”。地许:允许。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杜甫曾居于此。地许浣花留杜甫:允许我在浣花溪居住。地:允许。浣花:地名。杜甫曾居此。杜甫:唐朝诗人。教稼老樊迟: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大夫农师樊迟曾问孔子如何教百姓种庄稼,孔子回答:“播种时要像春天那样温和,锄草要像夏天那样勤快,灌溉要像秋天那样及时,收获要像冬天那样耐心。”教稼:教导百姓种庄稼。老樊迟:春秋时期鲁国人樊迟,孔子弟子。他好学,常向孔子请教各种问题,孔子常称赞他。无归处:没有归宿的地方。犹对疏星绕一枝:仍对着疏落的星斗环绕在一棵树枝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托物咏史,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首句点明题面,“顾云美”就是顾盼欣赏的意思。次句写诗人漫步在虎丘脚下曲径回环的小道上,心情舒畅,神态自如。第三句是说诗人喜爱诵读曹操的《观沧海》,因为曹操的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吞八荒”,所以后人称颂曹操的诗作时总爱引用曹操的诗句,这两句就是其中之一。第四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发挥。诗人说自己愿意做隐士,与北海太守孔融一样高洁,又爱读曹操《观沧海》,如古人所说的“登东皋以舒啸”,“扣舷而歌”;但诗人更希望有“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如古人所说“授业解惑”的老师。第五句承前意,说诗人愿像古代贤人樊迟一样,教百姓种庄稼。“地许浣花溪住杜甫”、“地许浣花留杜甫”,表明诗人希望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定居下来,过隐居生活。第六句说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十分向往。第七句说诗人只担心隐居之处没有归宿,就像乌鸦无处栖息一样。最后一句说诗人虽然对隐居生活十分向往,但是仍然对世事关心,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