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幽栖水竹边,双扉闲扣即欢然。
常开蒋诩花间径,共坐张融岸上船。
穿叶芙蕖经雨长,弄丝杨柳受风偏。
萧疏最爱蓬蒿满,莫道雕栏不似前。

【解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在长安的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蒋诩、张融等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与景相得益彰。首联“高士幽栖水竹边,双扉闲扣即欢然”两句写景。“高士”点明身份;“幽栖水竹边”写居所,“双扉”“闲扣”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即欢然”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心境之愉悦。第二联“常开蒋诩花间径,共坐张融岸上船”两句进一步描绘友人的居所及生活情趣。“蒋诩”“张融”都是汉代隐者,“花间径”是隐居之所,“岸上船”是游赏之处。诗人以“常开”、“共坐”二字,写出了他们经常在一起赏花饮酒的情景。尾联“穿叶芙蕖经雨长,弄丝杨柳受风偏”两句写景抒情。“穿叶芙蕖经雨长”是说经过雨水滋润的荷花,穿叶而过,显得更加娇艳。“弄丝杨柳受风偏”是说风吹过杨柳的枝条,柳条被吹得摇摆不定,好像在故意撒娇。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朋友的眷恋之情。最后一句“萧疏最爱蓬蒿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萧疏最爱蓬蒿满”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喜爱蓬蒿,但如今已满目萧瑟,所以“莫道雕栏不似前”。这是全诗的结句,既照应开头,又点出题旨,同时寓含着诗人对未来岁月的期盼。

【答案】

高士幽栖水竹边,双扉闲扣即欢然。

常开蒋诩花间径,共坐张融岸上船。

穿叶芙蕖经雨长,弄丝杨柳受风偏。

萧疏最爱蓬蒿满,莫道雕栏不似前。

赏析:

《过顾云美塔影园即步移居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为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在长安所作的一首七绝,表现的是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首联:“高士幽栖水竹边,双扉闲扣即欢然。”

首句中的“高士”是指隐居山林的贤人,这里指王维自己。“水竹边”指的是隐居之地,而“双扉”则形容住所之小,只有两扇门。“闲扣”即敲门,表示主人在家。“即欢然”表示诗人听到敲门的声音后非常高兴。这两句主要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他的心情状态。王维选择在水边的竹林中隐居,过着清贫而恬静的生活。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敲门、开门、聊天、品茶、观景,享受着宁静和美好的时光,因此心情非常愉悦。

颔联:“常开蒋诩花间径,共坐张融岸上船。”

这两句描述了王维与友人一起在花间小路上漫步的景象。其中“蒋诩”和“张融”都是古代著名的隐者,他们喜欢在美丽的花间小路上漫步。此外,他们还喜欢在河岸边搭船游玩。王维与这些隐者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常常和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颈联:“穿叶芙蕖经雨长,弄丝杨柳受风偏。”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时荷花和杨柳的美丽景象。荷花在经过雨水的滋润之后,穿叶而出,显得更加娇艳。而杨柳的枝条也被风吹得摇摆不定,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姿态。王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尾联:“萧疏最爱蓬蒿满,莫道雕栏不似前。”

末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现在已经满目萧疏,但诗人还是热爱那些繁茂的蓬蒿,因为它们曾经带给他无尽的欢乐。然而,即使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美好,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辉煌。诗人用这种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