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载栖迟赋遂初,伯通桥畔闭门居。
渐能解事忽将老,犹不畏穷偏著书。
报国恨无千铁骑,还乡曾佩一金鱼。
丈夫失路寻常甚,分付黔雷任所如。

看奕轩偶成 其一

几载栖迟赋遂初,伯通桥畔闭门居。
渐能解事忽将老,犹不畏穷偏著书。
报国恨无千铁骑,还乡曾佩一金鱼。
丈夫失路寻常甚,分付黔雷任所如。

注释

  1. 看奕轩偶成 其一:这是一首诗的题目,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思考。
  2. 几载:多年。
  3. 栖迟:指居住、停留。
  4. 遂初:遵循初心、初衷。
  5. 伯通桥畔:指的是伯通桥边(一个地名),可能寓意着隐居生活的地方。
  6. 闭门居:关上门居住。
  7. 渐能解事:逐渐理解事情的真相。
  8. 忽将老:突然觉得老了。
  9. 犹不畏穷:仍然不害怕贫穷。
  10. 偏著书:偏爱读书或写作。
  11. 报国:为国家效力或献身。
  12. 恨无:遗憾没有。
  13. 千铁骑:一千名骑兵。
  14. 还乡:返回家乡,这里可能指归隐或回归故土。
  15. 曾佩一金鱼:佩戴过一条金色的鱼形饰品。
  16. 失路:失去正确的道路或方向。
  17. 寻常:平常、普通。
  18. 分付:委托、托付。
  19. 黔雷:贵州一带的雷声,可能寓意着远大的志向或抱负。
  20. 任所如: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或选择。

译文

在多年的隐居生活中,我遵循初心,生活在伯通桥畔。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理解生活的真谛。虽然我仍不畏惧贫穷,但我更喜欢阅读和写作。遗憾的是,我没有机会为国效力。曾经,我佩戴过一条金色的鱼形饰品,象征着我的志向或抱负。当我迷失了正确的道路时,我并不感到惊讶或害怕。我将这份志向和抱负托付给我的黔地雷声,任由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看奕轩偶成”为题,暗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偶然发现和感悟。他通过对自己多年隐居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生活、理想和志向的坚持和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现在的沉稳从容,展现了人生的沧桑和变化。

诗中的“渐能解事忽将老”,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和人性。而“犹不畏穷偏著书”,则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即使在贫困和困境中,也不忘读书和写作。此外,诗人对于国家的关心和责任感,以及对于个人志向的执着追求,都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看奕轩偶成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