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当初夏,冬来尚路岐。
月圆凡七见,火合已三移。
海气连江近,天时就地宜。
老人方苦热,捡历待寒期。
【注释】
- 放棹:扬帆。初夏:夏季初。
- 冬来:冬季来临,指冬天。路岐:道路歧曲,比喻人生道路坎坷。
- 月圆:月亮圆满。七见:共见到七次满月。
- 火合:古代计时工具的一种,以十二时辰为一昼夜,每过一小时称“刻”,每刻为一时辰,称为一刻,一夜分为十二辰,每辰为一时,所以叫“刻”。三移:已移动三次。
- 海气连江近:海气与江河相连很近。
- 天时:天时,这里指气候。就地: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点办事。
- 老人方苦热:老人正遭受酷热的煎熬。捡历:选择吉日。
- 寒期:寒冷时期或时候。
【赏析】
《舟中立冬》是一首描写诗人在船上等待冬季到来的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和思考。
首句“放棹当初夏”,意为扬帆于夏季之初。这里的“初夏”并非实指具体的某一年,而是指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
二句“冬来尚路岐”,意为冬季尚未来临,道路却已经变得曲折难行。这里的“路岐”既形容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也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三句“月圆凡七见”,意为月亮圆满时,共见到了七次满月。这里的“七见”并非实数,而是用来形容月亮的周期性变化。
四句“火合已三移”,意为计时工具已经过了三次刻度(即一天的时间)。这里的“火合”指的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漏壶等。
五句“海气连江近”,意为海气与江河相连得很近。这里的“海气”可能指的是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湿气,也可能是指沿海地区特有的气候特点。
六句“天时就地宜”,意为根据气候条件来决定耕作的时间。这里的“天时”指的是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句“老人方苦热”,意为老人正遭受酷热的煎熬。这里的“老人”可能是指那些年迈体弱、无法适应高温环境的人;也可能是指那些在炎热天气中劳作、饱受艰辛的人们。
末句“捡历待寒期”,意为选择吉日等待寒冷时期的到来。这里的“捡历”可能是指寻找合适的时间进行农事活动;也可能是指人们在寒冷季节中寻找温暖和舒适的地方居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界的变化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