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亭前路,频来兴不孤。
万山分旦暮,一阁尽江湖。
客至摊书卷,僧归入画图。
淹留常竟日,幽鸟坐相呼。

这首诗的译文是:

修竹亭前路,频来兴不孤。

万山分旦暮,一阁尽江湖。

客至摊书卷,僧归入画图。

淹留常竟日,幽鸟坐相呼。

注释解释如下:

修竹亭前路,频来兴不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竹亭前的小路上,我频频地来到这里,心情总是那么兴奋,因为这里有着无尽的乐趣和美景。”频来兴不孤”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万山分旦暮,一阁尽江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山之中,早晚的景色各异,而这座楼阁则将它们全部收入眼底,如同一幅画一般。这里的”分旦暮”指的是山峦在不同时间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一阁尽江湖”则是指楼阁高耸,仿佛把整个江湖都囊括其中。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楼阁的高耸、壮观以及它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客至摊书卷,僧归入画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客人到来时,我会摊开书籍让他阅读;而当僧人归来时,我会进入画中的场景,与他一同欣赏山水之美。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绘画的热爱,以及他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找到的乐趣。

淹留常竟日,幽鸟坐相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常常在这里停留一整天,直到天色渐暗,鸟儿们也会在我耳边轻声鸣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依恋之情,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美好的时光,与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修竹亭前小路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川、楼阁、客人和僧人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美。诗人以”频来兴不孤”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描写手法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