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初过雨,曙色未全分。
羸马冲泥出,荒鸡隔浦闻。
远山多受雾,寒日不驱云。
衰草埋翁仲,溪边认古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赏析作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全诗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本题中,诗句大意是:夜来刚刚下过雨,天刚亮的时候天色还不完全分清。瘦弱的马冲泥飞出,荒郊野地隔着小河听到公鸡报晓声。远山多雾,太阳的光芒也照不散那厚厚的雾;寒日驱赶不了那厚厚的雾。衰败的草地埋着先人留下的坟墓,溪边的古坟依稀可辨。

【答案】

译文:夜来刚下雨,天刚亮时还看不清天色。瘦弱的马冲出泥浆,荒郊隔水听见公鸡啼鸣。远山浓雾缭绕,太阳的光线也不能驱散。衰草掩埋着先人的坟墓,溪边依稀可见古墓遗址。

赏析:首二句写黎明的景象。“夜来”两句点明时间。“初过雨”,说明雨下得不大,因为“未全分”,可见天色之昏暗。“羸马”两句,写黎明时分。“羸马”“荒鸡”均是瘦弱的动物,它们在黎明前走出,表明诗人是在黎明前离开宿处,向目的地进发。“冲泥”两句,写黎明时所见。“隔浦闻”三字,写出了公鸡啼鸣时的情景。这两句以动衬静,更突出黎明时分的寂静,与上两句的“初过雨”相呼应。

第三四句,写黎明时的远景。“远山”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远处的远山被浓雾笼罩的朦胧景象。“寒日”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出来后仍然无法驱散雾气的情况。这两句与前面写的黎明时分的静寂形成对照,进一步表现出黎明时分的寂静。

最后两联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景物特征。“衰草”两句,写自然景色。“衰草”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草木衰败、坟墓隐没的景象。“翁仲”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坟墓被草丛掩埋的情景。这两句与前面所写的“近树”两句相对照,进一步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