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云穿石径,峭壁倚苔痕。
在昔无庐住,于今有洞存。
三徵犹不出,一梦复何论。
欲问幽人事,惊涛拍海门。

三诏洞谒焦处士遗像

寻云穿石径,峭壁倚苔痕。在昔无庐住,于今有洞存。

三征犹不出,一梦复何论。欲问幽人事,惊涛拍海门。

释义:我追寻着白云穿过石径,陡峭的山崖靠着苔藓的痕迹。过去没有住处,现在有个洞居住。三次征召他都没有出现,一次梦境又何必讨论。想要询问隐士的事情,却听到海浪拍打着海门的声音。

译文:我沿着云雾缭绕的石径前行,陡峭的山崖上生长着苔藓的痕迹。过去没有住所,现在有个洞居住。三次征召他都没有出现,一次梦境又何必讨论。想要询问隐士的事情,却听到海浪拍打着海门的声音。

注释:1. 《三诏洞谒焦处士遗像》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焦处士的敬仰之情。2. 三征:三次征召;三诏:唐玄宗三次下韶征聘。3. 无庐:没有住所,指隐居生活。4. 一梦:一次梦境,指作者与焦处士梦中相会的情景。5. 幽人:隐士。6. 海门:海边的门户,这里指大海。7. “三征”三句:说虽然多次征召他也没有出来,但一次梦境又何必再讨论呢?这是诗人自谦之意。8. “欲问”四句:想向隐者打听一些事,却听到大海的波涛声(浪打门)。9. 赏析:这首诗是李嘉祐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焦处士的敬仰之情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描写了作者追寻云路、穿行石径的场景,以及在陡峭的山崖上生长着苔藓的痕迹。颔联通过“三征”、“一梦”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焦处士被征召而不出来、一次梦境又何必再讨论的感慨。颈联“欲问幽人事”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对隐者的关心和好奇,也透露出他对隐者所居之地的向往。尾联则以“惊涛拍海门”来结束全诗,既描绘了大海的宏伟壮丽,又烘托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焦处士的敬仰之情,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展现了李嘉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