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尔来何晚,翻令缓我归。
一江春水隔,十载暮云稀。
侵晓常携屐,辞春未改衣。
时艰难寄迹,莫便款人扉。
【注释】
和淡心访南村惠麓山房过憩寄畅园韵 其二:我到南村来访问惠麓山房,在山房里休息,写下了这首诗。
嗟尔来何晚,翻令缓我归。
唉,你来得这么早,反而让我回去的打算推迟了。
一江春水隔,十载暮云稀。
一条大江隔断了我的归途,十载的岁月已经变得稀少。
侵晓常携屐,辞春未改衣。
清晨常常穿着木屐去散步,辞别春天的时候衣服还没有换洗。
时艰难寄迹,莫便款人扉。
在这困难的时刻,不要急于回家,也不要轻易打开我的门。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诗人从福建行省参知政事任上回到临安,因故被降职为浙西总管、本路达鲁花赤。此诗是诗人离官后回南村拜访惠麓山房,并在那里小住几日之后,返回杭州途中,在舟中所作。
首联:“嗟尔来何晚,翻令缓我归。”感叹这次来访太迟了,本来应该早早就回的,却因为这次的拜访耽误了我返回故乡的计划。
颔联:“一江春水隔,十载暮云稀。”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江春水隔”写出了诗人与家乡相隔之远,“十载暮云稀”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和无奈。
颈联:“侵晓常携屐,辞春未改衣。”这是诗人描写他在山间行走的情景。他清晨出发,带着木屐去散步,而到了晚上,他还穿着那件没有换洗的衣服。
尾联:“时艰难寄迹,莫便款人扉。”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现状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担心现在的处境艰难,不能轻易地回家;同时也希望家乡的人们能够理解他的困境,不要让他轻易打开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