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南郭路,老眼忽为明。
惜树成孤赏,留花爱小晴。
此中谁放鹤,几日又闻莺。
欲折无堪寄,春风漫不平。
【注释】
①“偕”:与,和;
②“张僧持茅天”,指僧人张僧持。茅天山,位于今安徽歙县境内,因山上多茅草而得名;
③“庚村”,即古徽州府治所在地——休宁县城南的古村落,因有梅子而闻名;
④“看梅”,观赏梅花;
⑤“偶”,偶然,意外;
⑥“南郭路”,指南门之外的官道;
⑦“老眼”,指年迈的眼睛;
⑧“为明”,指因为明亮而感到欣喜;
⑨“惜树”,珍惜眼前的树木;
⑩“爱小晴”,喜爱这小阴雨后初晴的气候;
⑪“谁放鹤”,意谓是谁把白鹤从深谷中放出(来);
⑫“几日又闻莺”,说这几天又听到黄莺的啼声;
⑬“欲折”,想折一枝梅花送给友人;
⑭“无堪寄”,没有能力把它送人;
⑮“漫”,随意;
⑯“平”,平坦。
【译文】
偶然漫步南门外官道旁时,老眼忽然被路边的梅花亮了起来。
珍惜眼前这棵独自生长的梅花,喜欢这雨过天晴的小阴天气。
在这幽静的地方谁能放飞白鹤?几天后我又听到了黄莺的鸣唱。
想把一枝梅花赠送给朋友却没有能力实现,春风吹过平地也感到不平。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游赏活动中写的。诗题下自注:“同张僧持、茅天石、庚村观梅”。这是一首记事诗,写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游赏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及其感受。
全诗四联,每联都是一个完整的意境。首联起得突兀,颔联承接自然,颈联承颔联而来,尾联承颈联而来,浑然一体,毫无生硬之感。
颔联“惜树成孤赏”一句,是全诗的关键。诗人在欣赏了南郭路边一株独自生长的梅花之后,突然产生怜惜之情。他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看到这株孤芳自赏的梅花,不禁想起自己已久未归的家人。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却含蓄蕴藉,言浅意深。它不仅揭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颈联“留花爱小晴”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解释,也是对前面诗句的概括。诗人在欣赏了南郭路边的一株孤独的梅花之后,发现它的枝干已经十分弯曲。于是他便想把它移栽到庚村去,让它得到更多的阳光。但当他把梅花移植到庚村的时候,却发现庚村的梅花已经凋零,连一朵也没有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庾村的春天比这里要暖和得多。于是,他便想起了那株庾村早已枯死的梅花,并感叹地说:“庾村几日又闻莺。”这两句诗写得很有情调。它既表现了诗人对庾村梅花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庾村梅花的思念之意。同时,它还暗示了庾村梅花比这里的梅花要早开得多。
最后两句“欲折无堪寄”一句,是此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真想折一枝梅花送给朋友,可惜我没有能力实现它的愿望。这两句诗写得十分委婉含蓄。它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想要折一枝梅花送给朋友,但又没有能力实现这个愿望,也可以解释为诗人虽然有赠友之心,但却无法满足朋友的要求,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无论是哪种解释,这两句诗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很有特点。作者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他也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