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薄文章,谓非道所尊。
不读破万卷,何由闻斯论。
经史足驱使,今古堪胚浑。
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
根柢有至理,刊落皆陈言。
以此为诗史,孰能穷其源。
【解析】
“少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字,“破万卷”即博览群书;“斯论”为高深的议论。“经史足驱使”一句的意思是“经史足以使唤”,“今古堪胚浑”意为“今天与古代可以互相比喻”。“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这两句诗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文章的魅力,一是说像万物都消失了一样,二是形容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灿烂耀眼。“根柢有至理”,意思是说文章的根基有深刻的道理。“刊落皆陈言”,意思是说文章的表述没有陈腐的语言。“以此为诗史”句,意思是说文章可以当作一部历史的诗来看待。
【答案】
译文:
少陵杜甫虽以文章见称,但并不认为文章就是最高的学问。如果没有博览群书,又怎能听到高深的议论呢?经史典籍足够使唤,今天与古代都可以互相比喻。像万物都消失一样,文章的韵味也消逝了;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灿烂耀眼,文章的内容也丰富了。文章的根基有深刻的道理,文章中没有陈腐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看作历史诗看吧!
赏析:
全诗四联。第一联:“少陵薄文章,谓非道所尊。不读破万卷,何由闻斯论。”首联写杜甫对文章的看法。杜甫认为,文章不能算作最高境界,它不过是儒家经典中的一篇论文罢了。因为不读万卷书,怎能懂得这些道理呢?这里指出了文章的价值所在就在于其内容的深邃,在于作者的思想和学识。第二联:“经史足驱使,今古堪胚浑。”“经史足驱使”一句,意思是“经史可以使人役使”。这是对杜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思想的发挥。第三联:“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这一联,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万象灭”“众星繁”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寂静又辉煌的画面。第四句:“根柢有至理,刊落皆陈言。”这两句是说文章的根基是有深刻的道理的,所以文章中没有陈腐的语言。第五联:“以此为诗史,孰能穷其源。”这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诗歌本质的概括。最后两句,诗人将文章比作一部历史的诗,并以此结束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