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乡赞仁泽;海国宣华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此句是全句的关键词,“辽”是地名,指辽阳;“赞仁泽”是赞美仁德恩泽的施予者,这里的施予者指君王;“海国”指海洋的国家,泛指边远地区、海外;“宣华风”指宣扬中华文明之风。“辽乡赞仁泽”的意思是:在边远的辽阳之地赞美仁德恩泽。
译文:
在遥远的边境之地赞颂君主的仁德恩泽,
传播华夏文明之风于四海之邦。
赏析:
本诗为集字联,上下两联皆用五个字组成,且每字都出自《尚书·舜典》中的名句。上联中,“辽”取自《尚书·舜典》“肇敏刑宪”,意为在远方之地;“赞”取自《尚书·舜典》“钦若昊天之命”,意为赞美;“仁泽”取自《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仁”即“仁慈”;“宣华风”取自《尚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意为宣扬。下联中,“海国”取自《尚书·禹贡》“岛夷皮服”,意为海外之地;“宣华风”与上联相对应;“仁泽”意为仁爱;“辽乡赞仁泽”则与上联相呼应。整首诗既符合了集字联的要求,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
【答案】
辽乡赞仁泽;海国宣华风。
注释:
辽:地名;
赞:赞美;
仁泽:指君王的仁德恩泽;
宣:宣扬;
华风:指华夏文明之风。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上下联各由五个字组成,每个字均出自《尚书·舜典》。上联的五字分别为“肇敏刑宪”、“钦若昊天”、“克明俊德”、“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其中:“肇敏刑宪”取义于《尚书·舜典》的“肇敏刑宪,以期永治”(《舜典》),意为制定严明的法律,用来期望国家的长治久安;“钦若昊天”取义于《尚书·舜典》的“钦若昊天,惟民其敕”(同上),意为敬畏天地万物,听从上天的教诲;“克明俊德”取义于《尚书.尧典》的“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尚书·尧典》),意为弘扬美好的品德,亲近宗族;“光被四表”取义于《尚书·舜典》的“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尧典》),意为光明普照四方,照耀上下;“格于上下”取义于《尚书·夏书》:“格于上下,格于四方”(《尚书·夏书》),意为光明普照四方。下联的五字分别为“岛夷皮服”、“海国宣华”、“仁泽辽乡”、“赞仁泽风”。其中:“岛夷皮服”取义于《尚书.禹贡》的“岛夷皮服”(《尚书·禹贡》),意为岛夷人穿着兽皮;“海国宣华”与上联对应;“仁泽”与上联相呼应;“辽乡”取自《尚书·舜典》的“肇敏刑宪,以期永治”(《舜典》),意为遥远的边境之地;“赞仁泽”与上联相呼应。
这副对联巧妙地将《尚书·舜典》的内容嵌入其中,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又表达了他对君主仁德恩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