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宏东鲁,政采西欧,审世变而道中庸,人应信不为新党、岂为旧党;
宠逾霍光,廉同原宪,推慈恩以兴乡里,我更钦未建草堂、独建学堂。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的联,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评价和赞赏。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教宏东鲁,政采西欧:这里的“教宏”指的是教育理念的宏大与深远,而“政采西欧”则是指政治制度的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制度。这两句表明,张之洞在教育和政治上都有着宏大的理念和远见,不仅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汲取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2. 审世变而道中庸,人应信不为新党、岂为旧党:这里的“审世变”意味着对时代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道中庸”则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中道原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政治立场的赞赏,认为他既不盲目追随新党的激进主义,也不固守旧党的保守主义,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3. 宠逾霍光,廉同原宪:这里的“宠逾霍光”指的是张之洞得到了皇帝的极高宠爱,超过了历史上的权臣霍光。而“廉同原宪”则是指他的廉洁品质与古代的高士原宪相似。这两句赞扬了张之洞在政治生涯中的高洁品格和崇高地位。

  4. 推慈恩以兴乡里,我更钦未建草堂、独建学堂:这里的“慈恩”指的是皇帝对张之洞的恩宠和支持,而“兴乡里”则是指他在家乡进行教化和建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在家乡建设的贡献的敬佩。而“独建学堂”则是指他独自创建了一所学堂,这在当时是非常创新的举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之洞的评价和赞誉,展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张之洞的教育理念、政治立场、个人品格和贡献,表达了对其一生成就的肯定和赞扬。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改革和发展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