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翠微湿,旭景摇空林。
此中有高士,结庐烟水深。
仙云隔情素,移棹琴溪阴。
奇峰矗苍玉,丛竹鸣幽禽。
琴高去已久,溪水余清音。
春影荡寒碧,逸韵空沾襟。
古人倘可作,结念宁至今。
回流转幽邃,奚以慰余心。

【注】

千山翠微湿:山色苍翠,山雾弥漫。

旭景摇空林:早晨的阳光照耀着林梢。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仙云隔情素:仙家之云隔离了凡尘之情。

结庐烟水深:在山水之间建造了茅草小屋。

奇峰矗苍玉:奇特山峰矗立如青色美玉。

丛竹鸣幽禽:竹林中鸟儿啼鸣。

琴高去已久:传说中的琴高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

溪水余清音:溪水的声音还在回荡。

春影荡寒碧:春天的影子映照在寒冷的水面上。

逸韵空沾襟:飘逸的韵味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古人倘可作,结念宁至今:如果古人能如此就好了,我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回流转幽邃:曲折地流淌到深深的山谷里。

奚以慰余心:用什么来安慰我的心。

【赏析】

《琴溪晓泛》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此诗描写了诗人乘船游览琴溪时所见的美景。开头四句写清晨雨后的琴溪景色,“高士”两句写诗人对隐居山林的高士的怀念之情。接着八句写诗人游历琴溪所见到的景物和感受。最后四句写诗人对古代隐者琴高的思念和感伤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首句“千山翠微湿,旭景摇空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晨曦中的琴溪之美。这里的“千山”指连绵不断的山脉,而“翠微”则形容其绿色葱茏、郁郁葱葱。当阳光洒在山间,仿佛给整个画面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使得整个琴溪更加美丽动人。紧接着,诗人用“旭景摇空林”来形容这美好的景色。旭日东升,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树林,使其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种景色如同一幅生动的国画,令人陶醉其中。

第二联“此中有高士,结庐烟水深”,通过描绘高士居住的环境,进一步烘托出他超然物外的品格。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诗人通过对高士居住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的“仙云隔情素,移棹琴溪阴”,则是对诗人在琴溪游玩的一段回忆。这里的“仙云”指的是仙人所留下的云雾,它仿佛将诗人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之中;而“移棹琴溪阴”则描述了一位渔人在傍晚时分驾着小船驶入琴溪深处的情景,为全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第三联“奇峰矗苍玉,丛竹鸣幽禽”,进一步描绘了琴溪周围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奇峰”指的是那些奇特且巍峨的山峰;它们耸立在湖边,仿佛一座座青翠欲滴的玉石。而“丛竹鸣幽禽”则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琴溪的自然之美,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第四联“琴高去已久,溪水余清音”,则引入了一个历史人物——琴高(传说中善于鼓瑟的仙人)。这里用“余清音”来形容琴溪的水声依然清澈悠扬,仿佛还在回荡着他的歌声。这一句既表现了琴溪的优美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琴高的怀念之情。

第五联“春影荡寒碧,逸韵空沾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春影”指的是春天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逸韵空沾襟”则形容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清新气息,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六联“古人倘可作,结念宁至今”,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思考。这里用“古人”代指自己,表示如果能像古人那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该有多好。然而,诗人却感叹现实中的人们已经忘记了这种生活方式,因此心中依然念念不忘。这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七联“回流转幽邃,奚以慰余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看法。这里的“回流”指的是回旋流动的水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在不断地回旋流动;而“幽邃”则形容这个地方深邃幽静、引人入胜。诗人希望找到一个这样的地方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它不仅展示了琴溪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琴溪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