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深午后不闻鸡,时有幽禽隔树啼。
问着春光何处好,胭脂桥在望吴西。
”`
村深午后不闻鸡,时有幽禽隔树啼。问着春光何处好,胭脂桥在望吴西。
注释翻译
- 村深午后不闻鸡: “村深”指的是村落位于山深处,不易被外人察觉。“午后”表明时间是傍晚时分。“不闻鸡”说明村民们因为日落而停止活动,没有听到公鸡打鸣。
- 时有幽禽隔树啼: “幽禽”指那些栖息在树上或灌木丛中不轻易被发现的小鸟。“隔树啼”表示这些鸟类经常停在不同的树枝上鸣叫,声音细微却清晰可闻。
- 问着春光何处好: “问着”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询问和好奇。“春光”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何处好”意味着诗人寻找春天最美好的部分。
- 胭脂桥在望吴西: “胭脂桥”通常是指一座美丽的桥梁,其名称来源于红色油漆覆盖的结构使其在远处看起来如同涂了胭脂一般鲜艳。“望吴西”指的是从吴地(今苏州)望向西方。这可能意味着诗人站在某个地方远眺,看到胭脂桥的美丽景色。
赏析
何文焕的《鸳鸯湖杂咏》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胭脂桥”象征着美丽与希望,而“村深午后不闻鸡”则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整体而言,何文焕以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乡村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展示了何文焕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这种艺术手法使得何文焕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何文焕的《鸳鸯湖杂咏》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好愿景的追求和表达。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