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鬓成丝日日新,酡颜驻得片时春。
一官空守难忘老,半奉虽邀不救贫。
门冷终朝檐噪雀,堂开累月篆封尘。
故乡亲友休相笑,自古儒冠多误身。
注释与赏析:
- 自叹: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可能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或自己的反思。
- 须鬓成丝日日新,酡颜驻得片时春:形容岁月无情,人的外貌逐渐衰老,但内心仍保持年轻时的热情和活力。”酡颜”通常指因饮酒过量而脸红的样子,这里比喻内心的兴奋或喜悦。”驻得片时春”则表示这种热情和活力是短暂的,无法持久。
- 一官空守难忘老:表达了在官场中任职多年却始终无法摆脱对年迈的担忧和恐惧。”一官”可能指的是一个小官职或职位,”空守”意味着长时间地担任这个职位却没有取得实际成效或者得到相应的回报。
- 半奉虽邀不救贫:暗示尽管受到邀请,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或政策限制)未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半奉”可能指部分俸禄或工资,”虽邀”表明有机会,但”不救贫”说明尽管有机会帮助他人,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能做到。
- 门冷终朝檐噪雀:描述了一个寒冷的早晨,门前的鸟儿因为缺乏食物而吵闹不休。”噪”在这里用来形容鸟叫声的杂乱无章。
- 堂开累月篆封尘:形容家中长时间没有客人,门庭冷落,只有一些文书文件积满灰尘。”累月”表示时间很长,”篆封尘”可能是指长时间的无人来访导致门上的印章都落满了灰尘。
- 故乡亲友休相笑:鼓励亲朋好友不要嘲笑自己的处境或选择,即使身处困境或不被理解。”休相笑”是一种劝解,希望他们不要因此而嘲笑自己。
- 自古儒冠多误身: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许多读书人最终都被其所学所困,未能充分发挥其才智或达到预期的人生目标。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着学问和地位,而”误身”则表示这种学问和地位未能帮助人们实现真正的成就或幸福。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