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浓云积不开,小楼徙倚费徘徊。
酒因力薄和愁战,诗未吟成借雪催。
瘦骨惊寒孤鹤立,灾黎啜粥众鸠来。
辛勤赈恤连三月,几忘春光已报梅。
【注】
赈:救济。雪催:使诗未吟成,借以催促完成。梅:指梅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灾后赈济灾黎时所作。首联写冬日阴霾,大雪压顶,诗人因力薄而难以挥毫,只好借酒驱愁,以待春光。颔联写诗人因天气恶劣而不能饮酒,更无心情吟诗,只好借助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颈联写诗人看到灾黎们饥寒交迫,孤鹤立于瘦骨之上,众鸠来食他们的粥水,心中十分痛心。尾联写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诗人终于完成了赈济任务,但已忘怀了春天的景色,只惦记着报春之梅。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灾黎们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为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高尚品德。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赈灾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冬日阴霾、大雪压顶的景象。由于天气恶劣,诗人无法饮酒,只好借酒驱愁,期待春天的到来。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他因为酒力不足,无法吟出佳句,只能借用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然而,这样的诗句并未得到诗人的青睐,反而让他更加感到沮丧。
诗人转向关注灾黎们的处境。颈联通过对比,突出了他们的痛苦。孤鹤在瘦骨之上站立,意味着它没有地方可以落脚;鸠鸟来吃他们的粥水,说明它们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这些景象深深地刺痛了诗人的心,使他感到无比心痛。
尾联则展现了诗人在赈济结束后的心情转变。虽然他已经完成了赈济任务,但他却忘记了春天的景色,只是惦记着报春之梅。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了他对灾区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赈厂雨雪》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灾黎们苦难的描绘和自身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人民深厚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他也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思考,向读者传递了许多关于责任、勇气和坚持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