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命效孤忠,遂令少海朝宗,奕世昭华承统绪;
攀髯得死所,从此蓟门吊古,千秋抔土傍山陵。
【注释】
挽:哀悼,祭奠。少海:指渤海,古时称燕地为渤海。“奕世”:世代,代际。华:光耀、显赫。统绪:继承。攀髯(rán)得死所(suǒ):意谓抓住机会而得以死里逃生。吊古:凭吊先人的坟墓。抔(póu)土:坟墓上的土,比喻死者的尸骨。傍山陵:在山陵边,即墓地旁边。
【赏析】
《挽吴可读联》是一首悼念友人吴可读的挽联,上联写其一生忠诚,下联写其死难,全篇充满了悲愤之情,感人至深。
上联:“正命效孤忠,遂令少海朝宗,奕世昭华承统绪”。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吴可读忠于朝廷,为国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至于使渤海地区都归顺于朝廷。这里的“正命”,指的是吴可读遵循天命,顺应历史潮流;“效孤忠”则是说吴可读忠于朝廷,为国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奕世昭华”则是指他的家族世代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承统绪”则是说他的子孙们继续传承了这一光荣传统。整句诗表达了对吴可读忠诚报国精神的高度赞扬和对他家族世代传承的荣耀地位的肯定。
下联:“攀髯得死所,从此蓟门吊古,千秋抔土傍山陵”。“攀髯得死所”指的是吴可读抓住了一个机会,得以死里逃生;“吊古”则是说吴可读死后,人们在他曾经居住过的蓟门地区凭吊他的英名;“千秋抔土傍山陵”则是说吴可读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遗骨却安息在了山陵旁边,成为了永恒的象征。整句诗表达了对吴可读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他英名永存的赞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吴可读生平事迹的描绘和对其死难命运的哀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认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