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是宦游人,从大江南北来,追忆昔贤,犹传鹿洞学规,蠡滨政迹;
曾为持节使,登匡庐左右望,瞻言故里,如见白门烟树,黄海云涛。

【注释】

俱:全部。宦游人:官场中的来往行人。鹿洞:宋初著名理学家朱熹创办书院,后人称“朱子学”。持节使:持节使节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匡庐:庐山的别名。白门:南京的别称。黄海:指大海。云涛:指波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西江安会馆内,一群官宦往来的人,在追忆昔贤,怀念故里的同时,也感叹着时光易逝、人生无常。诗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俱是宦游人,从大江南北来”描绘了一群官宦往来的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从大江南北汇聚而来。这里,宦游人指的是那些在外为官的人们,他们在官场上奔波忙碌,为了功名利禄而努力奋斗。这句诗通过描绘这群人的外貌特征——宦游人,以及他们的身份地位——从大江南北汇聚而来,为后面的诗句铺垫了背景和基调。

第二句“追忆昔贤,犹传鹿洞学规,蠡滨政迹”,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群人追忆先贤的情景。他们不仅回忆着昔日贤者的教诲和事迹,还将这些知识传承给后来者。鹿洞学规是指宋代朱熹创办的书院——鹿洞书院所制定的学习规范和制度。蠡滨政迹则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范蠡(范希文)的政治业绩和政绩。这里,宦游人通过追忆先贤,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传承和弘扬。

第三句“曾为持节使,登匡庐左右望”则描绘了宦游人曾经担任持节使,登上庐山俯瞰四周的情景。持节使是一种官职,代表着一种尊贵的地位和权力。登匡庐则是指登上庐山,这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在这里,宦游人通过仰望山川,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景色的欣赏。同时,这也暗示了宦游人在仕途上的起伏和变迁,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瞻言故里,如见白门烟树,黄海云涛”则表达了宦游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瞻言故里则是指回忆起故乡的景象,包括家乡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等。白门烟树则是指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象,这里的“白门”是指南京的别称“白门”。黄海云涛则是指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这里,宦游人通过回忆故乡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同时,这也暗示了宦游人在官场上的奋斗和拼搏,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宦游人的回忆和感慨,展现了他们的仕途经历和情感变化。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