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背东风太紧,晓来桃柳横斜。
溪头飞湿红雨,山半飘残绛霞。
流水一年春色,武陵何处人家。
莫寻洞口渔父,且看纷纷落花。
【注解】
廿三日:二十四日。自海塘回舟:从杭州西湖的外湖(即钱塘江)回来。晓过皋亭:清晨经过皋亭山。复成一律:再次写成一首七言绝句。辛酉:作者的年号。 蓬背东风太紧,晓来桃柳横斜:风太大,篷背都贴到了船的两边。晓来:早晨起来后。桃柳横斜:桃花和柳树在春风中随风倾斜。溪头飞湿红雨:雨水落在溪头,像落了一片红雨。武陵何处人家:武陵在哪里有人家?《桃花源记》说:“渔人入深山,行迷而不知返;忘路之远近。”此处以“武陵”代指深山。洞口渔父:洞口捕鱼的老翁。莫寻洞口渔父,且看纷纷落花:别去寻找洞口捕鱼的老翁,看看那纷纷飘落的花瓣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景诗,写景清新明丽,情调恬淡闲适。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清美,韵味隽永,读之令人神往。
首联“篷背东风太紧,晓来桃柳横斜”,起势凌厉,一气呵成。“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太紧”表明东风来得猛,吹得快,也说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春风的依恋。“晓来”二字,把时间定在黎明,点出了春光明媚的早晨。“桃柳横斜”四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吹拂下,树枝婆娑、柳叶舒展的动态之美。
颔联“溪头飞湿红雨,山半飘残绛霞”。此联写春雨绵绵,如红色的雨,又如紫色的霞光,给山腰上的树林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衫。“飞湿”、“残绛霞”二词用得极其贴切自然,既表现出雨势之大,又表现了雨色之艳。一个“飞”字,更突出了雨点的飘洒不定,给人以动感,同时也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仿佛可以听见细雨潇潇,听见溪流潺潺,听见鸟儿啾啾的啼鸣声,让人感到春意盎然,春满人间。
颈联“流水一年春色,武陵何处人家”。诗人由“飞湿红雨”联想到“残绛霞”,由“溪头飞湿红雨”想到了“山半飘残绛霞”。这两句的意思是,溪水流动着一年的春色,武陵山中又有人家居住吗?“流水”一词,不仅写出了溪水流动不息的景象,而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澎湃情感。诗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不禁产生了无限遐想,于是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一问,看似平淡无奇,却蕴蓄着诗人无限的惆怅与感慨。
尾联“莫寻洞口渔父,且看纷纷落花”。尾联与起联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里的“落花”并非仅仅指桃花或柳絮,而是泛指一切飘落的花瓣,它既是实景描写,又是虚景联想,富有浪漫色彩。诗人看到落花飘舞的景象,不禁想起了那些远离尘嚣、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他们或许正在洞口捕鱼、垂钓,享受着宁静的生活。因此,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再去探寻那些洞口钓鱼的老翁们了,还是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吧!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愉悦的心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