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年四十,曾和白傅诗。
白年六十六,有诗言其衰。
七十欠四岁,我亦如其时。
我昔知命年,目力先差池。
今复十馀载,晶镜屡改移。
发白虽少半,大半白其髭。
今年耳所听,亦觉收声迟。
我嫌人语低,聩聩将在兹。
白公于是岁,二齿落有辞。
我幸卅馀齿,全在无所隳。
居粤八九载,湿气注四肢。
诗云微且肿,脚气殊难医。
入滇气凉爽,左足去其疵。
右足尚有病,夏来加药治。
近亦可半愈,兼以息身疲。
园中有山台,藜杖闲可支。
厩中有紫骝,游山偶一骑。
仲秋多祭祀,斋宿今其期。
东园好亭馆,杂树交秋枝。
钟鸣鹤声静,清夜因自思。
我无白公才,我比白公羸。
今亦六十六,官重非分司。
年齿与禄位,不图至于斯。
老妻携季子,归守墓与祠。
服官有二子,效力居京师。
滇南宦最远,今惟仲子随。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自身一生的总结。首联自述,回忆自己四十岁时和白乐天(白居易)一起写诗的情景;颔联以白居易的年纪来比自己的年岁;颈联说自己目力不好,头发已白了一半;尾联自谦,认为自己没有白居易那样的才华,但身体尚好。

中间两联写自己耳背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希望像白公那样在晚年有两次牙齿脱落而不用吃药。尾联说自己住在广东八九年,潮湿的气候使四肢都湿透。最后写自己在滇南的官位很高(云南最高的地方官),但身体不好,需要休养。

【注释】

己丑:唐穆宗年号。

我昔年四十:我从前年纪四十几岁的时候。

曾和白傅诗:曾经和白居易(字乐天)一起写诗。

白年六十六:白居易今年六十岁。

七十欠四岁:七十岁还差四个年头。

我亦如其时:我也像他那样年纪大。

我昔知命年:我过去知道天命的年龄。

目力先差池:视力先不好了。

今复十馀载:现在又过了十多年。

晶镜屡改移:晶体镜多次移位。

发白虽少半:虽然头发花白了,但是还有一半黑。

大半白其髭:大部分是白发。髭:胡须。

今年耳所听:今年耳朵听东西感觉有些迟缓。

人语低:人的说话声音低沉。

聩聩将在兹:耳聋将在这里发生。

二齿落有辞:两颗牙齿掉下来,有话可以说。

我幸卅馀齿:我很幸运活到了三十多岁。

居粤八九载:我在广东省住了八九年。

湿气注四肢:湿气浸入四肢,使人不舒服。

诗云微且肿:诗上说有轻微的肿胀。

脚气殊难医:脚气病难以医治。

入滇气凉爽:进入云南天气凉快。

左足去其疵:左脚去掉了毛病。

右足尚有病:右脚还有病。

夏来加药治:夏天来了加上一些药治疗。

近亦可半愈:最近也可以治愈一半。

园中有山台:院子里有一座山峰一样的台子。

藜杖闲可支:用藜杖悠闲地支着。藜杖:一种用藜草做的手杖。

杂树交秋枝:各种树木交织在一起,秋天的枝条。

钟鸣鹤声静:寺庙里敲钟的声音和鹤的叫声都很安静。

清夜因自思:在清冷的夜里,常常思考。

白公乃才人:白居易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才衰身益衰:才华衰退了,体力也衰弱了。

官重非分司:官职重,不是应该退休的地方。

老妻携季子:老伴带着小儿子回家守墓和祭祀。

服官有二子:任职时有两个儿子在身边。

季予侍亲孝:小儿子侍奉父母很孝顺。

服官有二子:小儿子侍奉父母很孝顺。

服官有二子:小儿子侍奉父母很孝顺。

服官有二子:小儿子侍奉父母很孝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