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南去渡双漳,铜雀荒台半夕阳。
一样暮云流水外,此间偏觉太苍凉。

渡漳水望铜雀台遗址(丁卯)

邯郸南去渡双漳,铜雀荒台半夕阳。

一样暮云流水外,此间偏觉太苍凉。

注释:

  1. 渡漳水:渡过漳水。漳水,即今河北省的漳河。
  2. 铜雀台:建于东汉末年(公元176年),是曹操所建。台基高十丈,上起铜雀三十余尺,下连驰道。台高五丈,有楼观。后毁。今台址犹存。
  3. 荒台:破败的台。
  4. 此间:指此处。偏觉:反而觉得。太苍凉:非常凄凉、寂寞。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写诗人登临古战场,凭吊遗迹,触景兴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邯郸南去渡双漳”,“双漳”,指的是漳河的两条支流,一条为北向之漳,另一条为南向之漳。“南去”说明此地不在北向之漳的下游。“渡双漳”,暗示诗人此行的目的是要过漳水。“双漳”,一指两河交汇之地,二指南北向之漳汇合处。“南去渡双漳”,既写出了诗人的行动轨迹,又写出了诗人的目的地。在古代,渡口往往也是人们集会、交流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过河,也很可能是为了与友人会聚。
    “铜雀荒台半夕阳”,“铜雀台”,是东汉末年曹操建造的行宫,在邺城西北,建安十五年(210年)建成。“半夕阳”,是说太阳快要落山的意思。这里,“铜雀”一词不仅点明了地点,而且突出了其历史地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样暮云流水外,此间偏觉太苍凉。”“一样”是说两者都同,而“此间偏觉太苍凉”一句,则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一样暮云流水外”,以景语作结,意在言外:“此间偏觉太苍凉”,则以议论出情,直抒胸臆。诗人把目光投向了远处,从眼前的景象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从而产生了“沧海横流”、“世事沧桑”等许多感想。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全诗写诗人登临古战场,凭吊遗迹,触景兴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