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我天台雁荡间,青琅玕系碧连环。
昨从惆怅溪头过,软似诗情稳似山。
注释:
- 着天台雁荡间,青琅玕系碧连环。着我天台雁荡间,着在天台、雁荡两山之间。青琅玕系碧连环:用青琅玕和碧连环来比喻自己。
- 昨从惆怅溪头过,软似诗情稳似山。昨日我从惆怅的溪边走过,它像诗人的情感一样柔软,像山一样稳定。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兜词和陆九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竹兜词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着我天台雁荡间,青琅玕系碧连环。
昨从惆怅溪头过,软似诗情稳似山。
注释:
【注】赐貂裘恭纪(辛亥) 垂问衣貂未,颁裘到从官。 恩真同顾复,臣本最清寒。 著雪趋金殿,含香下玉栏。 归来面慈父,持共采衣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垂问衣貂未 - 注释:皇帝询问是否已经穿上了赏赐的貂皮衣物。 - 赏析:此句反映了皇帝对臣子的关心,通过询问穿着情况来表达对臣子福祉的关切。 2. 颁裘到从官 - 注释:皇帝将貂裘赐予了官员们,作为他们的奖赏。 - 赏析
登州杂诗十首其一 (甲寅)的诗句是:㡉腄分图远,莱牟凿境通。山高饶怪石,海阔有长风。卤地鱼盐薄,沙田黍稷丰。我来千里外,小住一城东。以下是对该首诗各个部分的详细解释: 1. 诗句释义: - 㡉腄分图远:描述了登州地理位置的广阔和重要性。 - 莱牟凿境通:表达了登州地形的奇特和交通的便利。 - 山高饶怪石:描绘了登州山区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岩石地貌。 - 海阔有长风:展现了登州海域辽阔
【注释】 御园:即御苑。唐代帝王宫苑名。癸丑年,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云淡星争出,风微月有波:天空渐亮,云朵淡薄,星星争先露出来;微风轻拂,月光在水面上荡漾。五更残雨歇,四野嫩凉多:夜深时,细雨停歇,田野一片清凉。湿气归林薄,清香发黍禾:露水滋润着树林草泽,稻米、小麦等粮食散发着清香。行行天欲曙,休问夜如何:路上行人,看到天色已破晓,不要管夜如何长了。 【赏析】
【注释】: 1. 厗□接白檀:厗,通“垠”,边际;□,通“圻”,边陲。白檀,地名,今名白山、白河一带,在今辽宁沈阳市西南。 2. 辇道依红树:辇,帝王的车驾;红树,指红色的树,这里指宫门两旁的红树。 3. 舟梁护碧栏:梁,桥梁;碧栏,指绿色的栏杆。 4. 天颜初日霁:天颜,天子的脸面;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密云县迎接皇帝的诗。诗人从地理位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泉宗庙扈驾 其一 (癸丑)》。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维皇濩德泽,甘雨湛郊原。 维皇,即指唐玄宗,这是在赞扬唐玄宗的恩惠如同甘霖般滋润着大地。“濩”(huò),古同“渥”,意为深厚、广大。 晓晴云尚渍,夏首绿初繁。 晓晴,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阳光明媚。“渍”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被露水打湿。“夏首”,指的是夏天的头,也就是初夏的时候。“绿初繁”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宫槐交翠盖,堤草藉龙轩。青畴契宸赏,黄屋瞻崇尊。敷筵坐临水,赐食共衔恩。清醴度双阙,于此镜心源。》 注释: 1. 宫槐交翠盖,堤草藉龙轩:宫槐和堤草交织在一起,就像皇帝的车子一样。 2. 青畴契宸赏,黄屋瞻崇尊:青草和田野都与皇帝的赏赐相匹配,皇族们仰望着皇帝的尊贵地位。 3. 敷筵坐临水,赐食共衔恩:皇帝在水上铺设了席子坐下,赐予食物,大家都在享受这份恩惠。 4.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然后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作用,最后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 “山谷通灵气”一句,是写灵岩山的自然环境。灵岩山在浙江绍兴,这里指的应该是灵岩寺,是江南名刹之一,以山水之胜著称。“伽蓝出世情”一句,写灵岩寺的人文景观。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南朝梁时改名为云门寺,唐贞观年间又重建。唐代诗人常建曾游此山
诗句如下: 冠山森杰阁,吐气接洪蒙。 晓户宜宾日,低檐可避风。 卷环连碧玉,磨镜出青铜。 何处携东海,坡公一袖中。 注释如下: 1. 冠山:指登州附近的山脉,以秀丽著称。 2. 森杰阁:形容山峰林立,高耸入云。 3. 吐气接洪蒙:形容山峰的气势宏大,仿佛能吞吐天地间的风云。 4. 晓户宜宾日:形容早晨阳光照射在山间,景色优美。 5. 低檐可避风:描述山间地势较低,可以遮挡风雨。 6.
登州杂诗十首 其三 三面瀛洲水,舟行绕岸回。风波休转漕,斥堠必登台。渔户编船住,番夷纳赆来。 注释译文: - 三面瀛洲水,舟行绕岸回。 - 注释:周围被瀛洲水环绕 - 风波休转漕,斥堠必登台。 - 注释:不要在风暴中航行,一定要登上高台 - 渔户编船住,番夷纳赆来。 - 注释:渔民用竹条编织成小船居住 - 去年英吉利,受吏过蓬莱。 - 注释:去年英国受到官员的欺扰 赏析:
注释:甲寅,即甲辰年(公元1844年)的三月。 锁院:古代帝王或高官将朝中官员禁闭于内宫,不许他们随意出入。浃旬,指十天。惊寒衣转加:因寒冷而增加衣物。 地东天早曙,春远树迟花;地东天早曙,春天的早晨,东方的天空早早就亮了,远处的树木上开满了花。 夜雨逢三月,云涛落万家;夜里下了雨,三月的雨水落下,像万顷的波浪一样。 成连渺何处,寒水满平沙;成连
【注释】: 戊午:指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秦五字:指秦观。剧纵横:指秦观的词,有纵横驰骋之才。曾出:指秦观曾为苏轼门客,为东坡赏识。偏师:指秦观曾为苏轼的宾客,受东坡器重,曾出仕东坡门下。陷长卿:指秦观曾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齐名。苏州:泛指江南地区。语儿:指儿子秦观。还有小长城:意即儿子秦观的文章,有如小长城一样坚固。 【译文】: 秦家的词作气势纵横驰骋
【注释】 清名:高洁的名声。长年:这里指年老,长寿。当世:在当代。见(xiàn):看见,了解。君:对人的尊称。常:经常。觅句:寻求佳句。阑干:栏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家乡时写给鲍以文的。鲍以文,生平不详,此诗题“赠鲍以文”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劝鲍以文要珍惜时光,保持晚节,因为只有像自己一样具有清高品格的人才能在当世不被埋没。诗中“何处见君常觅句”一句
【注释】 ①赠朱朗斋:指诗人送别朋友朱朗斋,朗斋是作者的朋友。戊午: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即公元1145年。朱朗斋字公济,号陶庵,浙江余姚人,有《陶庵集》。 ②清溪:清澈的小溪。③藤床:以藤为架的躺椅。④贞白: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世称“五柳先生”,隐居不仕。⑤万卷书:指藏书之多。⑥不下楼:不因学问而自满。⑦赏析:诗人在告别朱朗斋时,写了这首七绝。首句写屋前小溪清流环绕
越岭登山双竹君,平安日日我须闻。 何人支起西窗坐,只隔斜阳不隔云。 注释:越过山脉,登上山峰,有两座竹子搭建的小亭子,每当阳光照耀时,我会在这里听到平安的消息。没有人知道是谁在那里坐着,但是隔着斜阳却能感觉到云层的存在。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看到两座竹子搭建的亭子和阳光照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平安消息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的“何人支起西窗坐
《万年寺题僧达本壁(戊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咏物诗。 第一句“寺门高引八峰低”,写寺庙的大门,把远处的山峰都拉低了。这里的“高”和“低”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句“老树新篁绿影齐”,写寺庙周围生长着老树和新生的竹子,它们的绿色影子互相辉映。这里的“老”、“新”和“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四句“试与丰干入林去,缓扶藤杖听黄鹂”,诗人想邀请丰子恺一起进入树林,用藤杖轻轻敲打
【注释】: 1. 薄暮:傍晚。 2. 石梁:指石桥,即石梁溪。 3. 昙花亭: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 4. 飞流:瀑布。 5. 莫忘:不要忘记。 【赏析】: 《薄暮重过石梁》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诗人独自倚靠在长松下吟咏诗歌的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首句“独倚长松自咏诗”,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长松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