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仍存土一抔,邱明晏子两春秋。
可怜上古无书籍,何处青山葬爽鸠。

【注释】

过:经过。墓:坟墓。乙卯:即元丰四年(1080)。齐侯: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名姜小白。土一抔:坟墓中只有一堆土。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名婴。爽鸠:指庄子的外孙、著名哲学家庄周。爽鸠山,在今山东邹县南。

【赏析】

《过临淄县齐侯墓》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借凭吊齐侯之墓,抒发了作者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首联两句写临淄县齐侯墓地,点出了墓主是齐国国君。“毕竟”一词用得极为准确,表明自己虽然已到了晚年,但仍然想为先祖寻址安葬,体现了对祖先的无限敬爱之心。

颔联两句,由墓主而及墓主所处之地——战国时的临淄。齐威王曾封其弟田婴于薛,并称其为“孟尝君”,死后还被追封为“齐侯”。因此,这两句诗中的“晏子”与“丘明”实指齐侯。诗人通过对齐侯墓的凭吊,寄托了自己对历史的怀念,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也有所流露。

颈联两句,以“上古无书籍”来说明古人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因而无法留下任何痕迹;而“何处青山葬爽鸠”则进一步说明,即使是有书有字的人,也只能把名字刻在山石上,而不能像庄周那样把自己埋葬在青山之中。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他感叹道:“可怜的上古没有书籍!”“何处青山葬爽鸠?”这两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