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庭下例栽槐,更取时花处处栽。
淇竹低随青柳密,海棠高共紫藤开。
还添阙里坛中杏,但少杨州江上梅。
待得十年深雨露,绿阴红树满春台。
已未(1159年),我借寓在京师衍圣公邸,曾栽竹三丛,藤花两本。庚午(1160年),我又借寓,再添栽槐柳桃海棠栾枝丁香等树三十馀株,记以一律献给馆人(庚午)。
三公庭下例栽槐,更取时花处处栽。(“三公”指孔子、孟子和颜回,他们都是古代的名臣。庭下例栽槐是说庭院里常常栽着槐树)
淇竹低随青柳密,海棠高共紫藤开。(淇竹,淇水边的竹子;青柳,绿柳;紫藤,一种蔓生植物;海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盛开粉红色的花)
还添阙里坛中杏,但少扬州江上梅。(阙里,指曲阜孔庙;扬州,地名,在江苏省;杏,落叶灌木,果实黄色,味甜酸;梅,落叶乔木,冬季开花,白色)
待得十年深雨露,绿阴红树满春台。(“春台”,指春天的园林;“绿阴”、“红树”,都是树木的颜色)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25),是作者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的愤慨之情的流露。全诗通过对比描写了京都与家乡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