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终日住楼台,难得台从古迹开。
山在益州鸡缥碧,节持汉使羽毰毸。
二千年上神光在,五色云中翠影推。
若是倚楼横塞雁,王褒还擪洞箫来。
题碧鸡台(庚寅)
不难终日住楼台,难得台从古迹开。
山在益州鸡缥碧,节持汉使羽毰毸。
二千年上神光在,五色云中翠影推。
若是倚楼横塞雁,王褒还擪洞箫来。
注释:
- 不难终日住:不费力地可以长时间地居住在那里。
- 难得台从古迹开:非常难得能够看到这样的遗址被重新打开和展示。
- 山在益州鸡缥碧:山位于益州的鸡雀山下,色彩斑斓如同碧玉。
- 节持汉使羽毸:手持汉代使节的羽毛扇子。
- 二千年上神光在:两千年的历史沉淀,仿佛神灵的光辉依然存在。
- 五色云中翠影推:云雾缭绕之中,绿色的倩影摇曳生姿。
- 若是倚楼横塞雁:如果靠在楼上,就能看到横穿要塞的鸿雁。
- 王褒还擪洞箫来:王褒归来时,吹着洞箫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阮元创作的《题碧鸡台》(庚寅),通过对碧鸡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珍视之情。诗中提到的“碧鸡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见证了成都地区的历史变迁。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强调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诗的第一句“不难终日住楼台”,表达了诗人对碧鸡台的喜爱,认为居住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里用“不难”来形容,表明碧鸡台的位置优越,容易接近。
第二句“难得台从古迹开”,则表达了诗人对能够见证这些历史遗迹被重新打开的难得。这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赞美,更是对这些文化遗迹保护工作的肯定。
第三句“山在益州鸡缥碧”,描述了碧鸡台周围的自然环境,山的色彩美丽如碧玉,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这里的“鸡缥碧”是对山的颜色的形象描绘,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第四句“节持汉使羽毸”,则是对当时情景的一种想象,汉使手持羽毛扇子,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使者形象。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反映了古代使者的风采。
诗的结尾“若是倚楼横塞雁”和“王褒还擪洞箫来”,则通过想象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其中“倚楼”和“擪洞箫”都是典型的文人墨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诗人似乎回到了过去,重温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碧鸡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