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里路粤西还,祗过东边一半山。
袭职土司小封建,射生岩峒古夷蛮。
镇兵胫走铅为瓦,猺妇肩佣银作镮。
富不甚饶贫不饿,乞儿少见路途间。
粤西(癸未)
四千里路粤西还,祗过东边一半山。
袭职土司小封建,射生岩峒古夷蛮。
镇兵胫走铅为瓦,猺妇肩佣银作镮。
富不甚饶贫不饿,乞儿少见路途间。
【注释】
粤西:广东、广西的西部地区。
四千里路:形容道路遥远。
祗过东边一半山:只是走过了东部的一半山区。
袭职土司:指担任土司官职。
射生:打猎取食。
岩峒:指山间或山洞。
古镇兵:指驻扎在边疆的士兵。
铅为瓦:用铅制做的瓦。
猺妇:瑶族妇女。
踝行:步行。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自己经过广东、广西的西部地区时所见所闻,表达了对那里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四千里路粤西还,祗过东边一半山。”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经过广东、广西的西部地区时的情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路程,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只看到了东部的一半山区,这说明他的旅程十分艰辛。
“袭职土司小封建,射生岩峒古夷蛮。”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作者提到,当地的土司都是继承父辈的职位,而那些射生的猎人则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古代蛮荒之地的人们。这两句话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风的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镇兵胫走铅为瓦,猺妇肩佣银作镮。”这两句诗则揭示了当地的军事和经济状况。作者发现,这些士兵的鞋子是用硬铅制成的,而那些妇女们则是靠出卖力气来换取生计的贫穷之人。这两句话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军事和经济状况,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
“富不甚饶贫不饿,乞儿少见路途间。”这两句诗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尽管这里的人们并不富裕,但他们并不挨饿;虽然这里的人生活艰苦,但他们却很少乞讨。这两句话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经过广东、广西的西部时的情景,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