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岩东岳上,俯视万峰横。
试问来游者,何人敢自轻。
当前争树立,此意足生平。
风度真相似,松泉如有声。
题吴荷屋 登岱小照(辛未)
注释:
岩岩东岳上,俯视万峰横。
试问来游者,何人敢自轻。
当前争树立,此意足平生。
风度真相似,松泉如有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泰山的诗。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看到山势雄伟,景色壮观,不禁发出感慨,认为泰山之高,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许多登山的人,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敢于挑战困难,这种精神也值得赞扬。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人们勇气的认可。
首联“岩岩东岳上,俯视万峰横”。诗人登上了泰山的顶峰,俯瞰着下方的群山,只见山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这里的“岩岩”用来形容泰山的险峻,而“俯视万峰横”则描绘了泰山的雄伟。这一联写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颔联“试问来游者,何人敢自轻”。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那些前来游览泰山的人,他们为什么敢如此自信地轻视这片伟大的土地呢?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游客的质疑,也体现了他对泰山的敬畏之情。他认为,即使是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也不敢轻易地轻视这样一座雄伟的大山。
颈联“当前争树立,此意足平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气势,他认为,尽管有些人试图树立自己的形象,但这并不足以与泰山相比。因为泰山的气势已经足够强大,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之情。这里的“此意”指的是泰山的气势,“足平生”则是说这种气势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泰山的伟大。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泰山的气势之大,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好了铺垫。
尾联“风度真相似,松泉如有声”。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再次提到了泰山,他说,尽管有些人试图模仿泰山的风范,但真正的泰山风范是无法被模仿的。这里的“风度”指的是泰山的精神风貌,而“松泉如有声”则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独特感受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游客的质疑和批评,展示了自己坚定的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