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材昭代盛,渊薮尽充赢。
鉴别推先辈,师资得老成。
风流归古籍,雷雨莅清盟。
况有文昌气,银河洗甲兵。

【注释】

人材:人才。昭代:指明朝。渊薮:比喻贤能之士,如水之深广。尽充赢:全部被选拔出来。

鉴别:辨别。推先辈:推崇先贤。师资:师友。得老成:得到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

风流:指文才、风度。古籍:古代典籍。雷雨:比喻天降大任于人。莅清盟:降临清明的盟誓。

文昌:指文昌星,古人认为文昌主文章。气,这里指气势。银河洗甲兵:形容科举考场上,才华横溢的文人如同银河一般洗净了他们的兵器。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在会试中与石君师的酬唱,表达了对科举制度和人才选拔的看法。

首联“人材昭代盛,渊薮尽充赢”,诗人以“昭代盛”来形容明朝的人才济济,而“渊薮尽充盈”则意味着贤能之士如海纳百川般汇聚于朝廷。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辈出的盛世景象的赞美,也暗示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颔联“鉴别推先辈,师资得老成”,进一步强调了科举制度在选拔贤才方面的优势。这里的“鉴别”指的是通过考试来筛选出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推先辈”则是说科举制度能够继承并发扬先贤们的优良传统;“师资得老成”则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可以结交到经验丰富的前辈导师,从而获得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颈联“风流归古籍,雷雨莅清盟”,诗人用“雷雨莅清盟”这个典故来比喻科举考试的氛围,暗喻这种氛围如同雷雨般激烈且庄严,能够考验人们的意志与才能。同时,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敬仰之情,认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尾联“况有文昌气,银河洗甲兵”,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场景,将考官比作掌管文昌星的神官,他们能够洞察人心,公正地评判每一个考生的能力。而“银河洗甲兵”则形象地描绘了科举考试的紧张气氛,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为考生们加油鼓劲,帮助他们洗刷掉身上的尘埃,展现出最佳的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描绘和对人才选拔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作用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人才的重视与依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