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山居与水居,闲栖树下即吾庐。
穷陬地远人烟静,好梦宵回月影虚。
破俗携锄栽剩菊,试闲烧烛读焚书。
从他晦朔频更序,自叹年来与俗疏。

【解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不恋山居而好水居,闲栖树下即是庐。穷陬地远人烟静,好梦宵回月影虚。破俗携锄栽剩菊,试闲烧烛读焚书。从他晦朔频更序,自叹年来与俗疏。

“村居”是题目,点明诗人的隐居之地;“不住”二字,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颔联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和恬淡。颈联中“余菊”二字,暗指陶渊明。尾联中“自叹”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答案】

译文:

我不住在山居也不爱水居,闲时栖息在树下就是我自己的家。

穷乡僻壤远离人烟,夜晚安静只有月光映照。

破俗携带锄头种植剩下的菊花,闲暇时点起蜡烛读书。

任由它阴晴圆缺变换顺序,感叹这些年来已经疏远世俗。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隐居生活的田园诗。首联点明题旨,交代自己隐居的原因。“不住”,既说明诗人喜欢山居,又表明他对水居的态度。“山居”“水居”,都是诗人理想中的隐居之所,但诗人偏偏偏爱山居。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闲栖树下即吾庐”,是说只要树旁有块地,那就是我的家,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惬意。颔联以景结情,进一步抒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幽、闲适。夜深人静,一片寂静,只有月亮的倒影。“穷陬地远人烟尽”,写出了诗人所居之偏远、人迹罕至。“月影虚”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之空灵、超脱,也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颈联是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人不图富贵,过着“耕读”自给的生活。“余菊”二字,既指诗人种下的菊花,又暗指陶渊明。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过着耕读自给的生活,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效法的对象。这里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羡慕。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自叹年来与俗疏”,意思是说自从辞官归隐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过世面和人事了。诗人感慨岁月蹉跎,慨叹与世隔绝。

这首诗语言平淡自然,却含蓄蕴藉,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