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复建业城,今时坐镇,昔日鏖兵,难弟继难兄,共钦棠棣齐名,瓣香留大江南北;
身为上柱国,一世福星,万家生佛,立功兼立德,最痛竹林接武,哀声动薄海西东。
【诗句释义】
挽曾国荃联:挽,这里指哀悼、纪念。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两个上下句组成,上句为上联,下联为下联。挽联是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赞颂和对其精神的怀念。
手复建业城:建业城,即南京。曾国荃(1824-1856),字伯涵,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他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死后追赠太保衔,谥号“壮节”。
今时坐镇:坐在镇江一带指挥作战。
昔日鏖兵:过去与太平军作战。鏖,战斗。
难弟继难兄:比喻难兄难弟,共同经历艰难险阻的人。这里指的是曾国荃与曾国藩的关系。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他与曾国荃同为湘军将领,两人关系密切,曾国荃常以曾国藩为榜样。
共钦棠棣齐名:共同敬佩棠棣(棠梨树)的兄弟情深,比喻曾国荃与曾国藩的关系如同棠梨树一样亲密无间。
瓣香留大江南北:瓣香,指点燃的香,瓣香留大江南北,意思是将香留在江南大地,表达对曾国荃的怀念之情。
身为上柱国:上柱国,古代官阶之一,位列九卿之上,地位崇高。此处用来形容曾国荃在军中的地位极高,受到众人尊敬。
一世福星:一生都被好运所环绕的幸运之星。形容曾国荃一生福气满满。
万家生佛:佛教用语,意指拯救万民的佛祖。这里借指曾国荃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
立功兼立德:既立下了功勋,又树立了德行。形容曾国荃既能战胜敌人,又能关心百姓。
最痛竹林接武: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嵇绍)与阮籍(阮咸)都是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人物。嵇康被司马氏杀害,阮籍则隐居不仕,两人都以高尚的品格著称于世。曾国荃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先贤的崇敬之情。
哀声动薄海西东:薄海,泛指大海。西东,指各地。哀声动薄海西东,意指曾国荃的死讯传遍大江南北,引起了人们的深切悼念和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曾国荃的挽联,通过对曾国荃生前事迹的赞美和对其精神的怀念,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曾国荃的赞誉之词,又有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感。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