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可及,非徒尚词翰。
出处有本性,此际良独难。
高名震山斗,事定待阖棺。
筮仕兴定初,天兴列史官。
凋敝日益甚,簪笔涕汍澜。
国亡终布衣,家训传南冠。
诗句及译文
古人不可及,非徒尚词翰。出处有本性,此际良独难。高名震山斗,事定待阖棺。筮仕兴定初,天兴列史官。凋敝日益甚,簪笔涕汍澜。国亡终布衣,家训传南冠。
注释解析
- 古人不可及:意指元遗山先生(即作者)的品德或才华超越常人,难以企及。
- 非徒尚词翰:不仅以文才著称,也注重实际行为和品德。
- 出处有本性:强调人的行为和选择应基于其本性和真实意愿。
- 高名震山斗:形容名声巨大,如同高山一般耸立。
- 事定待阖棺:意指功成名就后,一切成就归于尘土,等待最终的归宿。
- 筮仕:古代一种占卜的方式,用以决定是否接受官职。此处可能指的是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官职。
- 天兴列史官:担任官方史官,参与国家历史记录工作。
- 凋敝日益甚:形容国家或社会逐渐衰落,情况越来越严重。
- 簪笔涕汍澜:用笔书写哀悼之辞,泪水涟涟。
- 国亡终布衣:国家灭亡时,依然保持平民身份,不受外界影响。
- 家训传南冠:家族中的教导和教诲流传下来,成为后人遵循的原则。
赏析
此诗是清代朱云骏的作品《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其二》,表达了对元遗山先生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命运的同情之情。诗中多处提及“不可及”,强调元遗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远超常人;同时通过“出处有本性”等句子,展现了他行事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愿而非名利驱使。整体上,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元遗山先生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元遗山先生深刻的敬意和怀念,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情感寄托。通过此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