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界钟声响遏云。
西风吹梦醒尘氛。
禅林初日盘空出,莲塔馀音趁晓闻。
常共佛怀殷利济,早窥民隐惕忧勤。
山城绝少繁丝竹,坐听蒲牢息众纷。

【注释】

  1. 萧寺:寺院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晨钟:清晨敲钟,为僧人早课。
  2. 上界:佛家称天上的世界,这里指天宫。
  3. 西风吹梦醒尘氛:西风拂动,使人醒来,尘世的纷扰也随风而散。
  4. 禅林:佛教寺院。初日: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盘空出:从空中升起。莲塔:佛教中的宝塔,这里比喻高僧。馀音:余音袅袅,形容声音悠长回荡。趁晓闻:在早晨听到。
  5. 常共佛怀殷利济:经常和佛心相通,希望利益众生。殷利济:广泛的利益,救济。
  6. 早窥民隐惕忧勤:早早地观察百姓的生活状况,从而警觉自己要努力做事。
  7. 山城绝少繁丝竹:山上的城很少,所以没有过多的音乐和歌舞。
  8. 坐听蒲牢息众纷:坐在寺庙里静静地听着鼓声,使众人的心情平静下来。蒲牢,即鼓,古代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一生坎坷,多次应试不中,屡试不第。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他在洛阳与友人同游嵩山,夜宿于一古刹,题写此诗。
    首联“上界钟声响遏云”,描写了寺院晨钟的景象。“上界”,泛指高处或天界,这里是用来形容天空的辽阔。“钟声”是指寺院里的大钟,敲响之后声音响亮,能够传遍很远很远的地方。“响遏云”则是说钟声之大,连飘浮在半空中的云彩都被压住了,无法继续上升。这一联通过描绘晨钟的响声及其宏大,为下文作铺垫,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氛。
    颔联“西风吹梦醒尘氛”,“西风”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它的到来往往意味着天气的变化。在这里,西风不仅带来了凉爽的气息,还似乎带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唤醒人的心灵。“梦醒”,则是指人的梦境被这股西风所吹散,不再那么迷离恍惚,而是变得清醒。“尘氛”一词,用来形容世俗的纷扰和杂念,这里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忧愁。西风和梦境的关系,以及梦中的纷扰被西风吹散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纷扰尘世的超脱和超然态度。
    颈联“禅林初日盘空出”,“禅林”指的是佛教寺院,这里特指贾岛居住的那个寺院。“初日”指的是新升的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刻。“盘空出”则是形容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仿佛要从空中升起一般。这里的“盘空出”不仅是对太阳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佛法的光明和力量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照亮了整个世界。同时,“初日”也暗含新的开始和希望的意思,与前面的“梦醒尘氛”相呼应。这一联通过对朝阳和新升的太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和新生事物的赞美之情。
    尾联“常共佛怀殷利济”,“常共”表示常常、始终与……相伴,这里指的是与佛心相伴。“殷利济”意为广泛的利益、救济众生。“早窥民隐惕忧勤”则是说早早地观察百姓的生活情况,从而警觉自己要努力做事。这里的“早窥”不仅仅是对百姓生活的观察,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考和体察,体现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惕忧勤”则是提醒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并且勤勉努力。这既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贡献的承诺。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入微的刻画和对人生感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