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风高夜气严,乡心无奈客愁添。
酒酣不语挑灯坐,明月斜穿席芨帘。
注释:边境的风在夜晚格外凛冽,乡心让人无奈而增添客愁。喝得大醉时,我挑着灯坐在桌边,月光斜穿进席芨帘,照在我脸上。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身在边疆,思念家乡。首句“边地风高夜气严”写出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第二句“乡心无奈客愁添”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第三、四句写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描写边塞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边地风高夜气严,乡心无奈客愁添。
酒酣不语挑灯坐,明月斜穿席芨帘。
注释:边境的风在夜晚格外凛冽,乡心让人无奈而增添客愁。喝得大醉时,我挑着灯坐在桌边,月光斜穿进席芨帘,照在我脸上。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身在边疆,思念家乡。首句“边地风高夜气严”写出了边塞的自然环境。第二句“乡心无奈客愁添”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第三、四句写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描写边塞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东行巡屯 解释: 此句描述了诗人在边塞地区进行巡视和屯守的情景。 驱车临沙碛,残月尚朦胧 解释: “驱车”指的是驾驶车辆;“临沙碛”指的是接近沙漠地带,沙地多风沙;“残月”指天边残留的月亮,可能是指夜晚或黎明时分;“尚朦胧”表示月亮还不是很明亮。整句表达的是诗人驾车行进在沙漠边缘,夜幕尚未完全退去,但月光仍然显得模糊。 九夏祁连雪,凌晨闾阖风 解释:
渐近沁城路,公田次第看。 雪深知岁稔,霜早怯秋寒。 屯戍争趋接,边防愧抚安。 西成真有象,多稼已场攒。 诗句释义 1. 渐近沁城路,公田次第看: - 渐近沁城路:诗人逐渐接近沁城的路径。 - 公田次第看:在巡视过程中,依次查看了公田的耕种情况。 2. 雪深知岁稔,霜早怯秋寒: - 雪深知岁稔:通过积雪可以知道一年的收成。 - 霜早怯秋寒:秋天的霜降较早,天气寒冷。 3. 屯戍争趋接
【注释】 ①屯:指边防驻军,也泛指边地。②摇落:形容秋天景色萧索凋零的样子。 【赏析】 “经年困道路,此日复东行”,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此行之起因。诗人自述长期在道路之上,奔波劳碌,今日又重新启程东进。一个“困”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奔波之苦和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他内心的矛盾与彷徨,以及一种难以排遣的愁绪。“此日复东行”,“复”字,再次的意思,表明这次东行是又一次的出发,而这一次不同于以往
【注释】 即事:即兴而作的诗,指边地的风光和人情。 使者:指使团或出使的人。 秋:秋天,指秋季。 静列屯:平静地排列着军队的营寨,这里指边疆的军事设施。 略:同“槊”,古代一种长枪,这里泛指兵刃。 独树:一棵树。 自成村:独自形成村落。 野旷:田野广阔。 牛羊散:牛羊四处游荡。 解耕凿:懂得耕作。 长儿孙:子孙众多。 【赏析】 《即事》描写边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东行巡屯诗四首 其二 驱车临沙碛,残月尚朦胧。 九夏祁连雪,凌晨闾阖风。 疏杨垂弱缕,野卉弄轻红。 塞上悲秋客,凄凉孰与同。 注释: 驱车:驾车前行。 临:靠近。 沙碛(qú):沙漠。 残月:指月亮已经西斜,快要落下。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九夏:整个夏天。 祁连:山名,在今青海和甘肃一带,因山势高峻而得名。 闾(lǘ)阖(kù):古代帝王居住的宫门。 疏杨:稀疏的杨柳。 弱缕(lǚ)
注释: 披沙丽水讵堪寻,湖水清澈却难以寻觅。 湖峡犹然号赤金,湖峡仍然被称为赤金。 尽日轮蹄走戈壁,终日驾车奔驰在戈壁滩上。 几家烟火傍嵚崟,几家的炊烟缭绕山间。 荒原夏月无青草,荒原上的夏天没有青草。 独树残阳有怪禽,只有一棵树上停着一只奇异的鸟。 忽听谯楼吹觱栗,忽然听到谯楼上吹起了觱栗。 旅怀枨触倍难禁,旅途中的思绪触动更加难以抑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旅途经历的诗
东行巡屯诗四首其三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 注释: 东行巡屯诗四首其三:这是第四首。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浓荫:指茂密的树林。野凉:指野外的凉爽。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塞云:指塞上(边塞)的云气。漠漠:形容云气低而广布。苍苍:指茂盛、葱绿。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废堠:指废弃的烽火台。荆榛里:指荆棘丛生的地方
以下是对《伊吾绝句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荷锸开畦 - 词语释义:荷锸,意为扛锹,形容劳动;开畦,是开垦田地。这里指用锹挖掘出耕地。 - 译文:在四月天里,用铁锹开垦出田地。 - 赏析:《伊吾绝句其三》中描绘了一幅勤劳耕作的画面,诗人通过“荷锸开畦”这一动作展现了农人的辛勤与劳作。 2. 四月天 - 词语释义:四月天,即春季末夏初时节,气候温暖。 - 译文:在温暖的四月天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升庵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回骖南下土门沟,宿雨初晴景倍幽。 注释:返回的车马向南驶去土门沟,早晨的雨刚刚停歇,风景显得更加幽静。 赏析:第一句诗描绘了诗人归来的情景。他回到了他的故乡,在土门沟停留下来。这里的“宿雨”指的是早上的雨刚停,天气晴朗,景色更加幽静。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感慨。 夕日渐看遮树外,残云依旧敛峰头。 注释:夕阳西下
诗句解读 早耕晚获看农忙,一熟须教歇两荒。 - “早耕晚获”:描述农民们从播种到收获的辛勤劳动过程,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的繁忙与辛苦。 - “看农忙”:通过观看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诗人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敬意。 - “一熟须教歇两荒”:意指在一次丰收之后,农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否则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影响下一次的农作,这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劳动力保护的重视。 蔡巴什湖四千亩
【注释】 伊吾: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哈密。速檀:即“苏模特”,回鹘可汗的尊号。庙儿沟:回鹘可汗牙帐所在之地。 【赏析】 此诗写一对夫妻分离的情景。首句“剜瓜打饼过中秋”,写丈夫去边塞屯田,妻子在家割瓜打饼度节。第二句“郎去屯田妾独留”,点出丈夫出征,自己留守家中。第三句“请得兰州白檀速”,写女子请来巫师,祈求平安。第四句“拜香同上庙儿沟”,写两人一同到庙里烧香祈祷。全诗语言质朴自然
【注释】 1.走马儿郎:指骑马的少年。 2.靓妆少妇:浓妆艳抹的年轻女子。 3.莫教尘涴新衣帽:不要使尘埃弄脏了新衣裳、新帽子。 4.转眼风光过小年:转瞬之间,美好的时光已过去。 【赏析】 此诗是写一个少年骑着马儿在郊外游玩,看见一位美女。他赞美她的美丽动人,劝她不要弄污新衣新帽;同时,也告诫自己要珍惜青春和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
【注释】 细毡:用细毛皮做成的毡垫。列宾筵:陈列宴席。密室:指内室,这里指火炉的周围。别有天:即另有天地。务恰克:一种火炉。通风:通通风。出:从炉口排出。不教:不要。粉壁:白色的墙壁。挂柴烟:墙上糊的是草纸,上面会挂着柴草的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室内环境。前两句是说,在火炉的旁边铺上一层毡子,使火炉和人之间隔着毡子,这样就不会使人感到热了。后两句是说,火炉里燃烧着柴火
【注释】长日:漫长的时间。无营早放衙:无官事,早放衙(官员休假)。绿阴:树荫。小院:庭院小而幽静。静窗纱:窗户上挂的纱帘是静止不动的。香风:花香。忽:忽然。云雨:指春雨。开遍空庭沙枣花:满院子都是沙枣花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闲居无事,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首句“长日无营早放衙”,意思是说漫长的一天没有公务缠身,就早早地告假回家了。第二句“绿阴小院静窗纱”
注释:这里不比自家的庭院,春天的事务繁忙,无名的花木也能成行。 特开一树繁华锦,留下给诗人赋海棠。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小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园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花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注释】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绝句:一种有定格的七言四句诗。其七:是其中第七首。 艳阳刚得见新红,到眼韶华一瞬空。 自是天公悭雨露,却教桃李盼春风。 【赏析】此诗写春光的易逝难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眷恋之情。 首句写春日之景——太阳刚刚升起来,天空中出现了灿烂的朝霞,它的颜色鲜艳得如同新红一般。“艳阳”即指朝霞,“新红”则形容朝霞的颜色鲜艳、明快如火。这里用一个“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