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险夷闵历,密运忠谋,臣志矢澄清,毁誉频闻中自定;
值纷糺是非,克持正论,乡居同仰望,典型远失众何资。
【注释】
挽郭嵩焘联:这是一副对郭嵩焘的挽联。郭嵩焘字伯琛,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咸丰年间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郭嵩焘在晚清政治中颇有影响,曾先后出使英法、美日及英国,与英法等国进行过谈判,并著有《使西日记》。郭嵩焘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因此得罪了一些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吏,后被弹劾而罢归乡里。此联为挽其去位之词。
经险夷闵历:历经艰难险阻。
密运忠谋:秘密谋划。
臣志矢澄清:臣下的意志是希望国家清明。
毁誉频闻中自定:毁谤不断,但自己心中自有定见。
值纷糺是非:面对纷纷扰扰的是非之争。
克持正论:能够坚持正义的言论。
乡居同仰望:家乡的人们都仰望他。
典型远失众何资:失去了这样的榜样,大家又有什么依靠呢?
赏析:
郭嵩焘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晚清政坛上有很高的声望。《挽郭嵩焘联》正是由他的好友曾国藩所撰,以挽联的形式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全联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第一部分“经险夷闵历,密运忠谋,臣志矢澄清”,表达了郭嵩焘在经历种种困难和挑战之后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秘密谋划,希望能够为国家带来清明的局面。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即使面对毁谤不断的情况也不动摇。
第二部分“值纷糺是非,克持正论,乡居同仰望”,则是描绘了郭嵩焘在民间受到的尊敬和仰慕。他的正直言论和高尚品质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无论是身处何地,人们都期待着他的出现和他们共同前行。
第三部分“典型远失众何资”,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无奈。失去了这样一个榜样,大家又有什么依靠呢?这既是对郭嵩焘个人才华和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命运的惋惜。
这副挽联通过对郭嵩焘的经历和品质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卓越才能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