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面知非偶,其如又各天。
晚花含别泪,细雨湿离筵。
日落寒山外,钟鸣古寺边。
临岐重相约,修禊复联翩。

【注释】

乙未: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丁孔环:名不详,诗人好友。馆前涧:即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

识面:见面。知非偶:指相识并非偶然。又各天:又各在天上。又:又。

晚花:傍晚盛开的花。含别泪:含着离别的泪水。

细雨:小雨。湿离筵:淋湿了送别的筵席。

日落寒山外,钟鸣古寺边:太阳落山,冷清的山外有寺庙,寺院边上响起了钟声。

临岐重相约,修禊复联翩:分手之际再约定相聚,修禊时又结伴而行。

赏析:
《酬张十二过科律自吟见赠》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寓居长安城南的石壕村,与朋友张好兄弟同住。此诗是一首酬答之作,张好曾以律诗相赠,杜甫回赠此诗。
这首诗中,“识面知非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张好兄弟的深厚友情,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之间没有偶然的相识。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两个不同的天空。这种无奈和感慨,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晚花含别泪”和“细雨湿离筵”两句,则将别离之情推向了高潮。晚花象征着离别,它的花瓣似乎在含着离别的泪水,而细雨则将别离的氛围渲染得更加浓厚。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日落寒山外,钟鸣古寺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寒山之外传来阵阵钟声,而古寺边则飘来阵阵香烟,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诗人用这样的景象衬托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临岐重相约”和“修禊复联翩”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虽然现在分别了,但相信未来还会有相聚的日子;而这次相聚之后,他们又将一起参加修禊活动,再次踏上旅程。这种乐观的心态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使得诗歌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