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侵官道,莺歌出上林。
春光何处好,桃李自成阴。
水浊溪流急,山青雨后深。
悠然自来往,一片白云心。
雨后晚眺
草色侵官道,莺歌出上林。
春光何处好,桃李自成阴。
水浊溪流急,山青雨后深。
悠然自来往,一片白云心。
译文:
在雨后的傍晚,我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只见原野上的草色已经染绿了通往官府的官道,黄莺在树上欢快地啼叫,仿佛是从那茂密的树林中飞出来的一样。春天的美好景色在哪里呢?原来桃树已经从枝头冒出来了。溪水中的水很浑浊,水流得很快;而山却青翠欲滴,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更加清新。我在这美景中自由自在地漫步,心情无比轻松愉快。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中飘动着一朵朵白云,它们像棉花糖一样轻盈、洁白。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雨后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花草、鸟儿、溪流和山峦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诗中的“草色侵官道”形象地描绘了草色的浓重,给人一种春天到来的感觉。同时,诗人还观察到了莺歌出上林的情景,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
诗的第二句“春光何处好”,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这里,诗人用桃花代替了春光,因为桃花是春天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诗人通过观察桃花的出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转向对溪水的描写,“水浊溪流急,山青雨后深”。这里的“水浊”和“山青”都是对比的手法,分别代表了不同季节的特点。春天的水清且浅,而夏天的水则浑且深。秋天的水清且深,而冬天的水则清且浅。这样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四季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人以“一片白云心”作为全诗的结尾,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在诗人眼中,云朵就像是心中的一块净土,让人能够暂时忘记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