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秋色望中来,落叶清尊静夜开。
度岭闲云低远树,洗天凉月浸层台。
野翻碧浪禾千顷,炉沸秋涛酒一醅。
万里清辉浮烟雾,欲招仙子下蓬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海门秋色望中来,落叶清尊静夜开”,意思是:海上的门户在秋色中出现,落叶的酒杯在静夜时分打开。“海门”指海门山,位于今江苏如皋市西北,是长江入海口处的一个半岛。“望中来”,从远处看。“落叶清尊”,指秋天的景象(或“秋天的景色”“秋风”);“静夜”,指夜晚。“静夜”二字,既表现了环境的安静,也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之平静。“落叶清尊”四字,以景结情,意境清高脱俗。
“度岭闲云低远树,洗天凉月浸层台”,意思是:越过山岭飘动着悠闲的白云,远树低垂。洗刷天空的凉月浸染层层叠叠的楼台。“度岭闲云”,指飘荡在高空的白云,这里比喻仙人。“闲云”,指悠闲自在的云彩。“洗天”,即洗濯天心。“凉月”,指皎洁的月亮。“层台”,指高大而层层叠起的建筑。诗人把飘渺的白云与苍茫的远树相联系,用“闲云”来形容白云的悠闲,用“洗天”来形容云朵对天空的洗涤作用,形象地表现出云与天的相互关系。最后写明月照耀着层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野翻碧浪禾千顷,炉沸秋涛酒一醅”,意思是:田野上翻腾着绿色的波浪,庄稼地有千顷之多。锅里沸腾着秋天的波涛,酒香醇厚。“翻”,翻腾;“浪”,指波浪;“碧”,绿色;“青”指水色。“禾千顷”,指一片广阔的田野。“炉沸”,形容酒的热气直冲锅面,像沸水一般;“秋涛”,即秋天的波涛。“醅”,是未过滤的浊酒。“野”,“田野”。“炉”,指炊烟上升的地方。“秋涛”两句写饮酒时所见所闻,生动传神。这两句诗写出了农家丰收的情景,又写出了饮宴时的欢快气氛。
“万里清辉浮烟雾,欲招仙子下蓬莱”,意思是:万里晴空,澄净明亮,犹如仙境一般。想要邀请仙女们降临蓬莱仙岛。“清辉”即明亮的月光。“仙境”,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传说中蓬莱仙岛上有长生不老的药,所以人们常常把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称作“蓬莱人”。
【答案】
中秋夜饮宾娥台
海门秋色望中来,落叶清尊静夜开。
度岭闲云低远树,洗天凉月浸层台。
野翻碧浪禾千顷,炉沸秋涛酒一醅。
万里清辉浮烟雾,欲招仙子下蓬莱。
译文:
海上门户在秋色中出现,落叶的酒杯在静夜时分打开。
越过山岭飘动着悠闲的白云,远树低垂。洗刷天空的凉月浸染层层叠叠的楼台。
田野上翻腾着绿色的波浪,庄稼地有千顷之多。锅里沸腾着秋天的波涛,酒香醇厚。
万里晴空,澄净明亮,犹如仙境一般,想要邀请仙女们降临蓬莱仙岛。
赏析:
此诗为中秋望月之作,描写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登临海门观月赏景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渴望归隐自然的美好愿望。
首句“海门秋色望中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第二句“落叶清尊静夜开”,由望中的海门山引出诗人在静夜里品鉴美酒的兴致。第三句“度岭闲云低远树”,由静夜到静山,再由静山写到闲云。第四句“洗天凉月浸层台”,由远树过渡到层台、层台又被凉月所映照。五、六两句写酒兴大发之时,举杯邀月,将明月比作仙人。七、八句写酒过三巡后,诗人看到田野上翻腾着碧绿的波浪,庄稼地有千顷之多。九、十句写锅中沸腾着秋波般的酒浆,酒香醇厚。十一、十二句进一步写诗人看到万里晴空,澄净明亮,犹如仙境一般,想要邀请仙女们降临蓬莱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