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凤翱翔满禁林,珊瑚玉树自森森。
辽阳雀去千山远,关塞云深九夏阴。
何事容台吟好韵,独来茅店念同心。
庭闱江国思游子,犹记当年赋捣砧。

【注释】

庚戌: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下第:科举考试落选。

沈:指沈阳。陈监:即陈羽,曾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掣(chè)洪绪:即陈洪,时任御史中丞。

杜少陵:指杜甫。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

禁林:宫中的树林。珊瑚玉树:形容树木高大茂密。森森:草木茂盛的样子。

辽阳:今辽宁辽阳,当时属东北边境重镇。雀:指辽东地区。辽阳雀去千里,言辽阳离京城辽阳较远。

关塞:指山海关。云深九夏阴:意思是关塞上空云层浓密遮蔽阳光。九夏即仲夏,夏天最热的时候。阴,遮蔽,遮挡之意。

容台:唐代洛阳城西有一座小山,山上建有别墅和亭阁。何事:为何;为什么。容台吟好韵:指诗人登临容台吟咏赋诗。

茅店:茅草盖顶的旅店。

庭闱:朝廷,朝廷之内。江国:长江流域地区。思游子:思念远方的游子。

捣砧:捣衣用的石杵。此句意谓当年作者赋诗时,正是捣衣声声之时。

【译文】

惊鸟翱翔在满园的树林之中,珊瑚玉树高耸入云郁郁葱葱。辽阳一带的鸟儿飞向远方,山海关外的云气厚重笼罩着整个大地。为何容台吟诵好诗韵律?独自来到茅店思念同心之人。朝廷内怀念游子情怀,仍记得当年赋诗时的捣砧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羽于贞元八年(公元790年)应试不中,回到家乡沈阳时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景起兴,借对辽地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惊凤翱翔满禁林,珊瑚玉树自森森。”这两句写景,用“惊凤”二字点出诗人的心情,表达了他面对自己失意归来的感慨之情。“禁林”是皇宫中的园林,这里暗含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感慨。“珊瑚玉树”形容树木高大茂密,也暗喻友人的高洁品格。“森森”则形容林木茂盛的样子。整句诗通过描写禁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辽阳雀去千山远,关塞云深九夏阴。”这两句继续描写辽地的景色。“辽阳雀去千山远”,意味着辽阳距离京城辽阳较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关塞云深九夏阴”,则描绘了山海关外云层浓厚遮蔽了阳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无奈与深沉。

“何事容台吟好韵,独来茅店念同心。”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失意归来的感慨之情的抒发。“容台”指容台别墅,这里借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吟好韵”指的是诗人吟咏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独来茅店念同心”,则是说诗人独自来到一个茅草盖顶的旅店,思念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庭闱江国思游子,犹记当年赋捣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庭闱”指的是朝廷,这里代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所在的朝廷或国家。“江国”则是指长江流域地区。“游子”指的是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或他的朋友。“犹记当年赋捣砧”,则是说诗人仍然记得当年自己曾为朋友创作过一首诗歌的情景。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又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辽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意归来时的感慨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