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纪中兴,最难鲁卫同封,良相功臣成合传;
绛帷惭末座,窃愿穹隆勒石,门生故吏附题名。
【注释】
挽曾国荃联:挽,吊唁。曾国荃,湖南湘乡人,清朝名将,官至两江总督。此诗为他去世时所作。鲁卫同封,指鲁国、卫国两国国君都被封为王。良相功臣成合传,指汉朝开国功臣陈平、周勃等,都被载入《史记》中。绛帷惭末座,指唐朝名臣张九龄,因被排挤在宰相的末位,所以感到惭愧。穹隆勒石,指宋朝文天祥,他在狱中写下遗书“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照临百官,所犯而受显戮者,天下共闻。此心耿耿,此志耿耿,以此誓之。”后人刻石于墓上。门生故吏附题名,指东汉名臣杨震,他曾收留了两个贫困的青年,后来这两个青年做了大官,杨震却坚决不收他们的礼金,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就是人们说的“四知”典故。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是悼念曾国荃之作。曾国荃是曾国藩部下一位杰出的将领、军事家,官至两江总督,是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刽子手之一。他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著。然而,他晚年却因权臣出卖,死于非命。曾氏家族对他的死十分悲痛。曾国藩在曾国荃去世后,作七律一首,哀悼其一生功绩和不幸的结局。曾国荃去世不久,曾国藩就写了这副挽联。
曾国荃生前曾两次带兵攻取安庆城,并因此功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两淮盐运使。然而,曾国荃却因功高盖主而被慈禧太后夺职,贬为四川按察使。曾国荃对此非常气愤不平,便上书朝廷要求恢复原职,结果遭到严斥。曾国荃为此郁郁而死。当时曾国藩正在外地,接到噩耗后,马上赶回家来,亲自主持治丧仪式,还作了一副挽联,以表达对曾国荃的哀悼之情。
曾国荃的死使曾氏家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吾兄弟皆自弃己,无复昔年勇壮之气,亦不能禁酒赌之害,幸公始终不懈。”可见曾氏家族对他的死是多么地惋惜和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