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名何寂寞,一片心未瞑目。
幸得之是亦足,岁寒人挑蕡烛。
【注释】
①管圣:指宋代诗人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②梅圃:即梅坡,作者的藏书之地。
③挑灯读之为补入耆旧录:指作者在除夕之夜,挑着油灯,阅读友人范成大所辑《吴于蕃管圣一二丈残集》,觉得其中有不少值得补充的内容,于是把它作为耆旧录的一部分加以收录。
【赏析】
本诗作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除夕。当时诗人正因仕途失意而感到寂寞、悲愤。诗人以“万岁名何寂寞”起句,慨叹当今帝王名号响亮而实无德政,与杜甫《哀王孙》“归来池苑皆依然”、“不见只今惟有鹤”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写自己心志未泯、耿耿不寐,暗用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之句。第三句说庆幸的是范成大也还健在,所以足下有余。第四句是说岁寒三友松竹梅,在寒冬腊月仍然挺拔苍劲,比喻自己的节操高洁。全诗以议论入诗,语短意深,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在绍定三年除夕夜,也就是作者辞官归家之时。由于当时政治黑暗腐败,诗人郁郁不得志,心中苦闷,因而写下了这首感怀之作。首句就点明了时值“除夕”,表明了题旨所在。诗人此时虽已离朝而去,但朝廷中仍有不少奸邪小人把持朝政,他深感皇帝的“万岁名何寂寞”!因此发出感慨,表达了对昏庸统治的不满之情。颔联承上启下,抒发了诗人的情怀。颈联由景及人,写诗人在除夕之际,挑着油灯读书的情景。尾联进一步抒解诗人的情怀。“挑灯”二字写出了诗人孤寂落寞的神态,同时,诗人又从范成大的《管圣一二丈残集》里发现了不少值得补充的内容,于是他把它作为“耆旧录”的一部分予以收录。
此诗一反律诗格式,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语言简洁质朴,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