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开国后,宣庙始阳春。
舂容太平乐,元气洽八垠。
庙堂多唱和,禁网无邅屯。
三杨最镇静,鼎足调大钧。
二王长六官,耆德尤嶙峋。
忠文真神师,正学长成均。
吉水负史才,宋金细讨论。
有如阿阁凤,和声清不浑。
薰风濩玉烛,祥光生五云。
试读杏园诗,丰采想垂绅。
燕闲写清娱,亦复念斯民。
回忆钱侍郎,旁皇靖难辰。
满朝重足立,谁人不杜门。
遭逢党禁解,白发光丝纶。
诸公韩富流,社稷之宝臣。
牵连及词苑,同为东阁宾。
泰阶德星聚,馀事光斯文。
其时已易世,履霜占初坤。
宣仁将谢政,潜伏有寺人。
老成继沦丧,杏园俱蒙氛。
乃知日中昃,消息如转轮。
彼哉其泰和,叨玷旧德群。
一幅好东绢,莫逃忠佞魂。
翻羡锦衣子,亦以骥尾存。
这首诗的标题是“明杏园雅集图”,描述了明朝宣德年间的一次雅集活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有明开国后,宣庙始阳春。
这句表明明朝在建国后,宣宗皇帝开始推行春天般的政策和治理。
舂容太平乐,元气洽八垠。
“舂”在这里可能是指春天的气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和谐与安宁。“元气”通常指生命力或生命的力量,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繁荣昌盛。
庙堂多唱和,禁网无邅屯。
“唱和”指的是诗歌、音乐等形式的艺术交流,而“禁网”则表示法律的约束。这里表达的是朝廷中艺术家的自由和创作的繁荣。
三杨最镇静,鼎足调大钧。
这里的“三杨”通常指的是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他们是明朝初期的重要官员。他们以沉稳的态度处理政务,稳定国家局势。
二王长六官,耆德尤嶙峋。
“二王”可能指的是当时的两位高级官员或大臣王直和王琼。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朝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忠文真神师,正学长成均。
“忠文”可能是对某位忠诚的文人的赞誉,而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老师。这里的“正学”可能指的是正统的学问或道德标准。
吉水负史才,宋金细讨论。
“吉水”可能是指今天的江西吉安,而“史才”则指的是历史知识或史学才能。这里提到的是与宋朝和金朝的历史相关的讨论。
有如阿阁凤,和声清不浑。
“阿阁凤”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声音,它的声音清晰而不浑浊。
薰风濩玉烛,祥光生五云。
“薰风”可能是对温暖阳光的比喻,而“玉烛”则是指美好的时光。这里描述的是吉祥的征兆或美好的景象。
试读杏园诗,丰采想垂绅。
“杏园诗”可能是指明朝宫廷诗人的作品集或者某个特定的诗社。这里的“丰采”是指诗人的风采或才华。
燕闲写清娱,亦复念斯民。
“燕闲”可能是指闲暇之余的时间。这里的“清娱”可能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而“斯民”则是指人民或百姓。
回忆钱侍郎,旁皇靖难辰。
“钱侍郎”可能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或学者的名字。这里的“靖难辰”可能是指平定内乱或解决危机的时刻。
满朝重足立,谁人不杜门?
这句话表达了当时朝廷中官员们的高度警惕和谨慎,没有人敢于轻举妄动。
遭逢党禁解,白发光丝纶。
“党禁”可能是指某种政治上的禁忌或限制。这里的“白发光丝纶”可能是指新的法令或政策出台时的情况。
诸公韩富流,社稷之宝臣。
“韩富流”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群体,而“社稷之宝臣”则是指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贤臣。
牵连及词苑,同为东阁宾。
“词苑”可能是指文学创作或学术领域,而“东阁宾”则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或荣誉。这里的“牵连”可能是指与此事有所关联或牵涉其中。
泰阶德星聚,馀事光斯文。
“泰阶”可能是指一个吉利的台阶或起点,而“德星聚”则是指德行之星聚集在一起。这里的“馀事”可能是指其他的事情或事务。
其时已易世,履霜占初坤。
“易世”可能是指时代的变化或更替,而“履霜占初坤”则是指观察初秋的霜气来预测未来的变化。
宣仁将谢政,潜伏有寺人。
“宣仁”可能是指当时的太后或皇太后,而“谢政”则是指她将要退位或退休。这里的“寺人”可能是指太监或宦官。
老成继沦丧,杏园俱蒙氛。
这里的“老成”可能是指年长的智者或有经验的人士,而“沦丧”则是指他们的丧失或衰败。这里的“杏园”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所或机构,而“俱蒙氛”则是指整个地方或圈子都受到了某种影响或氛围的影响。
乃知日中昃,消息如转轮。
“日中昃”可能是指太阳在中间偏东的位置,而“消息如转轮”则是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就像车轮一样循环往复。这里的“消息”可能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或消息的传递。
彼哉其泰和,叨玷旧德群。
“彼哉”可能是指某人或某事的状态或表现,而“泰和”则是指和平与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叨玷旧德群”则是指玷污了过去的美好声誉或传统习俗。
一幅好东绢,莫逃忠佞魂。
“东绢”可能是指一种质地良好的布料或丝绸,而“忠佞魂”则是指忠诚与奸诈的灵魂。这里的“莫逃”可能是指不要逃避责任或诱惑。
翻羡锦衣子,亦以骥尾存。
“锦衣子”可能是指穿着华丽的衣服的人或官员,而“骥尾”则是指一匹骏马的尾巴。这里的“翻羡”可能是指羡慕或嫉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