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极口排贞复,不以枌榆事党同。
方信石翁真世嫡,肯将葱岭玷宗风。
【注释】
贞:忠诚,贞操。
枌榆:比喻同姓。
方:才;就。
石翁:指张九龄。
世嫡、宗风:都是指正统的继承人或继承者。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秋,诗人以国子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的身份,参加了天章书院的释奠礼。在诗中表现出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朝政得失的忧虑与不满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气势豪迈,笔力雄健。
首句“江洲极口排贞复”,意思是说江洲上的人极力宣扬忠贞不二。江洲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诗人在这里发表演说,自然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二句“不以枌榆事党同”,“枌榆”一词,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之士。其心必变矣,其行必迂矣。”后来,“枌榆”一词专指外戚姻亲。这里诗人用“枌榆”来指称那些依附权贵,争权夺利的小人。诗人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决不会为了迎合权贵,而放弃自己的节操。
第三句“方信石翁真世嫡”,“石翁”指张九龄。这句的意思是,我才真正懂得了九龄先生是真正的正统继承人。张说曾称赞张九龄为“真贤相”,说他有王佐之才,辅政大臣之望。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完全同意张说的这种看法。他认为张九龄才是真正的正统继承人。
第四句“肯将葱岭玷宗风”,这一句意思是说,我绝不会让葱岭一带玷污我们祖宗的名声。葱岭,指昆仑山北麓的葱岭,即帕米尔高原。这里用来比喻西域一带。诗人认为西域地区虽然物产丰富,但那里的人却愚昧无知,根本不值得称道。他在这里表达了对当地统治者的鄙视和厌恶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国家民族前途所抱的乐观信念。
这首诗通过叙述自己在天章书院参加释奠礼的情况,表现了自己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