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玉烛正当阳,闻道番酋悔陆梁。
须信止戈方是武,不关辟土始为彊。
黑头上相脂车返,白发元戎看剑长。
此日西垂多乐事,羌髳无复有尘扬。

【注释】

①中天:正中。玉烛:指日光,比喻君主。②番酋:指吐蕃酋长。悔陆梁:悔罪称臣。③须信:必须相信。止戈:停止战争。方是武:才是武功。④辟土:开拓土地。⑤黑头:指年富力强的人。脂车:用油脂涂饰的车子,比喻显贵。返:回。元戎:指将帅,这里指吐蕃将领。看剑长:把剑收起来。⑥羌髳:指边地少数民族,也泛指百姓。无复有尘扬:不再有尘埃飞扬。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大和五年(831)在凤翔节度使任上作。当时吐蕃赞普上书朝廷,请求和亲;唐王朝命宰相白敏中与吐蕃使节会宴,即事赋诗以答。诗分两段,前八句写唐蕃使者会宴之事,后八句写对吐蕃使者的慰勉。全诗格调高亢,气势磅礴,表现出盛唐时期国威强大、文化繁荣的景象。

首联“中天玉烛正当阳,闻道番酋悔陆梁”,意思是说太阳正当中天,照耀大地,吐蕃使者听到消息后感到懊悔,悔不该继续称雄于边地。“中天”喻指太阳正午时分,象征光明、温暖和希望,而“正当阳”则表示此时阳光明媚,万物生长,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美好的时刻。“闻道”表明消息是由他人传来的,而“番酋”(吐蕃酋长)则是吐蕃的首领或领袖,这里指的是吐蕃的高级官员或者酋长。“悔陆梁”意味着这些吐蕃人后悔当初的行为,因为之前他们一直横行霸道,欺压周边的民族。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和吐蕃的衰落,同时也暗示了唐朝的强大足以震慑四方。

颔联“须信止戈方是武,不关辟土始为彊”,意思是说真正的英雄不是靠武力征服别人,而是能够制止战争才是真正的勇士。这里的“止戈”指的是停止战争,而不是通过武力去征服他者。而“辟土”则是指开辟土地,扩张领土。这两句话是对前面吐蕃首领悔陆梁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强调了和平、安定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者对当时唐朝对外政策的肯定和支持,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实现国家的长久繁荣。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和平共处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的重视。

颈联“黑头上相脂车返,白发元戎看剑长”意思是说当吐蕃的使者看到自己的车辆被涂成黑色时,会感到羞愧,因为他们曾经在唐朝的土地上横冲直撞;而当他们看到唐朝的将军把剑插回鞘中时,会感到安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赢得了尊重。这里的“黑头上相脂车返”形容了吐蕃使者在归途中的狼狈景象,而“白发元戎看剑长”则描绘了唐朝将军从容自若的姿态。这两联通过对吐蕃使者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吐蕃使者对唐朝的敬畏和钦佩。

尾联“此日西垂多乐事,羌髳无复有尘扬”意思是说今天这个日子对于唐朝来说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吐蕃人的嚣张气焰已经被压制住了,不会再有尘土飞扬的景象。这里的“西垂”指的是西边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甘肃等地。这两句话总结了整个宴会的过程,指出了吐蕃使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感到愧疚。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次事件的看法,认为唐朝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唐朝的威严和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吐蕃使者的形象和态度变化,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自信。同时,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也都富有深意,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传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