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旧是中原地,分比苗民尚有存。
其在五灯亦无赖,偏于诸部独称尊。
诲淫定足招天谴,阐化空教种祸根。
安得扫除群孽净,不教西土惑游魂。
【注释】
乌斯藏:今西藏,古称吐蕃,又称“西番”。
三危:《山海经》载:“昆仑之南,有玉山焉,河源出焉,黑水出焉。”玉山有三峰并起,形似鸟翼,因以“三危”名山。
苗民: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五灯:指佛教禅宗中的五位祖师。
偏于诸部独称尊:在各部族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诲淫定足招天谴:教导人们从事淫乱之事,一定会得到上天的惩罚。
阐化空教种祸根:宣扬佛法却助长了邪恶,种下了祸根。
安得扫除群孽净:如何才能铲除这些邪恶的妖孽呢?
不教西土惑游魂:不让西方世界的民众受到邪恶的影响,迷途而无法自拔。
【赏析】
《乌斯藏》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写乌斯藏(即今天的西藏)的地理位置、民族成分、宗教情况以及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该地区人民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诗人通过对乌斯藏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该地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他提到乌斯藏曾是中原的一部分,但后来被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区。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政治格局,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诗人详细描绘了乌斯藏的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他提到了苗民、五灯等族群以及佛教禅宗的历史和现状。这些族群和文化背景都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历史和人民的生活。同时,诗人也对这些文化进行了批评,认为它们可能导致了邪恶的增长。
诗人表达了他对乌斯藏未来发展的担忧。他认为,尽管现在该地区已经独立出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因素需要被清除。他呼吁人们要关注这些问题,并努力解决它们,以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首诗通过对乌斯藏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担忧之情。它既展示了诗人对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