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
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
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
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

【注释】

浮石周氏:浮屠氏,唐代高僧。

访立之:寻访其遗文。

韫公:即林蕴,唐代诗人。殷靖:唐代诗人。

遗文:指诗文等著作。

散佚者:散失的文献。

残断:残缺不全。

篇帙:书卷。

后人又閟(bì闭)之:后来的人又把它封闭起来了。

画:指写生。

即赋:“即”,就;“赋”,作诗。

乂律:音律。

四首:《全唐诗》编为四卷,题作《乂律四首》,是一首四句绝句组诗。

晓之:晓示它们。

三和尚:指释慧远、昙鉴和道生三人。

两监军:指释慧理、道融二人。

故国:指东晋王朝,这里泛指故居。

最佚群:最孤独,最寂寞。

清吟成变徵:清高的吟咏声化作了悲壮的乐调。

閟(bì闭)箧(qiè客):密封的书箱。

泯前闻:使先前听到的声音都消失不见。

百年星火归乔木:喻指经过漫长的岁月,像星星一样的希望终于要实现,像大树一样的生命将会茁壮成长。

霜声彻暮云:夜幕下霜气凝结的声音穿过天空。

长缱绻:长久地缠绵。

挑灯絮索不嫌频:挑着油灯去翻找那些被遗忘的文献,一点也不觉得烦闷。

【赏析】

此诗以作者与友人交往中的一段经历作为题材,描写了朋友间因珍视故国之遗文而相互切磋,彼此切磋,互相启发,终有所得的过程。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第一二句“三和尚暨两监军,故国遗民最佚群”点明题旨:三位僧人(三和尚),两位官员(两监军),都是故国的遗民,其中尤以他们最为孤寂。

中间四句“并有清吟成变徵,祗愁閟箧泯前闻”具体描绘了朋友间的切磋过程: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清吟,把美妙的诗句变为变徵的音调,然而只担心密封的书箱里再也听不到这些美妙的声音。

最后两句“百年星火归乔木,一卷霜声彻暮云”是诗人对朋友切磋的结果的赞叹。他们通过相互切磋、交流思想,得到了宝贵的知识,就像一颗颗星火,终于要归向那棵大树一样,将得到茁壮的成长。最后一句“笑我痴心长缱绻,挑灯絮索不嫌频”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他挑着油灯去翻找那些被遗忘的文献,一点也不觉得烦闷,这充分体现了他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