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长安信,徵书下石渠。
遗经增气色,左席宠师儒。
一洗专门陋,宁愁六艺芜。
膏肓吾自愧,废疾不堪扶。

注释:

病中三首 其二:听说长安的书信已经收到,征召的诏书下达石渠。

遗经增气色,左席宠师儒:留下的经书使我感到神采焕发,我尊敬的导师儒者受到宠爱。

一洗专门陋,宁愁六艺芜:清除了专门学问上的陋习,何必忧愁六艺之文荒废呢?

膏肓吾自愧,废疾不堪扶:惭愧啊,像痈疽在膏肓部位那样深的毛病,自己都感到无能为力。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诗人因受谗毁被贬,心中郁愤难平,因此借《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句,以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

开头两句,言听长安的来信,征书已下石渠县。石渠县在今四川灌县北,是当时蜀郡郡府所在地。征召诏书下达石渠县,可见唐宪宗对诗人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山辅政。

第三联,承上启下,由“闻道”二字引起下文,说留下的书籍使我精神倍增,我敬爱的老师儒者受到朝廷的重用。这里既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学识的自信,也表达了他对朝廷重用贤良的渴望。

第四联,紧接前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既然清除了专门学问上的陋习,又何必忧虑六艺之文荒废呢?诗人认为只要用心学习,就一定能达到“一洗专门陋,宁愁六艺芜”的目的。

诗人自叹不如,表示自己身体多病,不能胜任重任,只能让位给贤能之人。这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叹,也是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一种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