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荒凉境,先年太史庄。
牧童戕杞柳,泉石卧牛羊。
新燕无巢宇,游蜂不觅香。
方平应太息,沧海又成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中描述的内容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画面,然后仔细地对每一联进行逐一分析,并结合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其情感、主题和意境特点。同时,还要注意诗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太史庄”“牧童戕杞柳”等。
首联:诗人描绘了一片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诗人通过描写牧童砍伐杞柳,牛羊饮水于泉石,进一步渲染了荒凉的景象。
颈联:新燕没有筑巢的地方,游蜂不再寻找花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尾联:方平(指陶渊明)应该为这种变化叹息不已,沧海变成了桑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变迁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眼前所见都是荒凉的景象,以前太史庄里还住着一位读书人。
牧童砍伐杞柳,泉水石上卧牛卧羊。
新燕无处筑巢,游蜂也不再寻香。
陶渊明应当叹息不已,沧海变成桑田。
注释:
①太史庄:太史,即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庄,即庄园。②戕(qiāng)杞柳:砍伐杞柳。③泉石:山石。④游蜂不觅香:游蜂,指花间蜜蜂。⑤方平:陶渊明字元亮,曾做过镇军参军,因不满当时黑暗政治而辞官归隐,田园生活是他向往的理想。⑥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⑦方平应太息:方平应,即应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