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信服夷蛮,以清廉率僚属,以经义陶国家人才,立德立功立言,不朽古今三事备;
于遭逢征有守,于疑谤见率真,于退休示深沉学问,知微知章知止,当与广受二疏齐。
这首诗是郭嵩焘的挽联。郭嵩焘(1808年—1889年),字伯琛,别号筠仙,湖南湘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文学家,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以敬信服夷蛮,以清廉率僚属,以经义陶国家人才,立德立功立言,不朽古今三事备;
在遭遇时有坚守,在疑惑中见真诚,在退休时示深沉学问,知微知章知止,当与广受二疏齐:
以尊敬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以廉洁自律来领导下属,用经典来培养国家的人才,建立伟大的功业并留下不朽的言论,这三件事做到了就能永垂不朽;
在遇到困难时坚守立场,面对疑虑时保持真诚,在退休后展示深厚的学问,明白事物的微小之处并知道如何停止,这应该和张华的《答魏文帝笺》中的两句话“知微者其言约”和“知止者体道存”,一起被视为至理名言。
赏析:
这首诗是对郭嵩焘一生的高度评价和颂扬。郭嵩焘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家赢得了尊重和荣誉。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励志和智慧的教科书。
诗中“以敬信服夷蛮,以清廉率僚属,以经义陶国家人才,立德立功立言,不朽古今三事备”这四句话,概括了郭嵩焘的四个重要品质。他以恭敬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外族,用廉洁自律来领导下属,用经典来培养国家的人才,建立了伟大的功绩并留下了不朽的言论,这些都是他一生中值得称道的事迹,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名臣的重要原因。
诗的后半部分,“于遭逢征有守,于疑谤见率真,于退休示深沉学问,知微知章知止”,则是对郭嵩焘性格和为人的进一步描绘。他能够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立场,面对误解和诽谤保持真诚,在退休后依然展现出深厚的学问和懂得节制的智慧。这些品质,都使他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和景仰的人物。
最后两句“当与广受二疏齐”,是对于郭嵩焘一生的评价和赞美。张华的《答魏文帝笺》中的两句话“知微者其言约”和“知止者体道存”,被认为是至理名言。因此,郭嵩焘的一生,可以与这两段话相提并论,都是因为他具有了这两种美德。
这首诗通过对郭嵩焘生平的回顾和总结,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卓越贡献,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郭嵩焘这一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