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传说建开皇,木塔巍于柱石坊。
一粒可真凝佛骨,九层还似巩仙房。
尉迟昔已迁麟阁,迦叶今犹认鸽王。
试问回澜劫几许,巍然独峙鲁灵光。

诗句释义:

  1. “木塔寺”: 诗题提到的“木塔寺”,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的慈恩寺,也叫做小雁塔。这座塔建于唐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

  2. “浮图传说建开皇”: “浮图”在佛教中指塔,这里特指“木塔”。传说在唐代初期,即公元57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玄奘法师而下令建造这座塔。

  3. “木塔巍于柱石坊”: 描述了木塔的结构宏伟,其基座坚固,支撑着高大的塔身,形成了一个整体。

  4. “一粒可真凝佛骨,九层还似巩仙房”: 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木塔的高耸入云,每一层都仿佛是一座宫殿。其中“一粒”、“凝”和“巩”是关键词,分别表示小、凝聚与坚固。

  5. “尉迟昔已迁麟阁”: “尉迟”可能指的是隋朝名将尉迟恭,而“麟阁”则是古代的一种藏书楼,这里用以比喻珍贵的藏书楼。这句表达了对尉迟公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木塔的珍贵。

  6. “迦叶今犹认鸽王”: “迦叶”在这里可能是指唐代高僧玄奘,他曾经被尊称为“西天取经第一人”。而“鸽王”则是指鸽子,暗指佛法如鸽子般传播四方。这句诗表达了对玄奘精神的尊崇。

  7. “试问回澜劫几许,巍然独峙鲁灵光”: “回澜”通常用来比喻巨大的波浪或潮流,这里指代历史的变迁。“巍然独峙”则是形容木塔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译文:

木塔寺,传说中的建筑,始建于唐代的开皇年间。它坐落在坚固的基石之上,高耸入云端。如同一粒小小的石头凝结成了珍贵的佛骨,木塔的每一层都像是一座庄严的宫殿。昔日的尉迟将军已经迁至麟阁,今日的迦叶和尚仍然认识鸽王(玄奘)。试问历史的巨浪冲击了多少次,但这座木塔依然巍然不动地矗立着,犹如鲁国的灵光照耀着后人。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木塔寺的历史和建筑风貌,以及对玄奘大师的尊敬之情。诗中不仅赞美了木塔的建筑美学,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通过对木塔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