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江南秋暮天,开元诉罢转茫然。
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夜月照残楼十二,金风吹冷殿三千。
凭谁坐说长江险,《玉树》歌终亦可怜。
石为崧的《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是一首蕴含着深沉历史记忆与个人感慨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述木落江南秋暮天的景象,以及开元诉讼结束后的心境变化和对金陵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木落江南秋暮天”一句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落叶飘零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烘托了时间的流逝感,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一种失落与无奈。
“开元诉罢转茫然”表达了在完成诉讼之后,诗人感到一种迷茫和空虚。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反思。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再进一步,“荆榛曾记从龙日”和“鼙鼓还传失鹿年”两句则带出了更多的历史痕迹。通过对过去的回顾,诗人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种对历史的记忆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夜月照残楼十二,金风吹冷殿三千”则是全诗中的高潮部分。这里的“残楼”和“冷殿”,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孤独和凄凉。而“凭谁坐说长江险”,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长江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过往历史的深刻理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之旅。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背景,也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智慧。